RFID 與條碼技術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概要
隨著美國醫院的患者安全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量專門用于提高
臨床醫護質量的新技術和工具也應運而生。與此同時,醫療機構還將提供護理的
物理過程與用于提供臨床決策支持、質量和安全檢查的藥物信息和軟件應用程序
緊密結合在一起。減少臨床醫療錯誤是整個行業解決患者安全問題的有效手段。
在眾多技術方法中,條碼解決方案已經成為業界的首選,這要歸功于該技術易于
實施,展現出了投資回報 (ROI),并且具有廣泛的應用。
條碼解決方案正在各種醫療保健應用中廣泛部署,包括醫院腕帶制作、藥
物單位劑量標簽、IV 藥物混合、化驗和病理學樣品、血液制品、資產標簽和文
件標簽等。條碼可與無線射頻識別 (RFID) 標簽結合使用,以實現雙層識別,從
而增強醫護點預防錯誤的能力,并提供專用于患者的醫療媒體。制藥企業可以定
位和跟蹤批量生產的每劑藥物。醫院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監控和使用設備,醫療
保健人員可以更加高效地創建和維護醫療記錄。
然而,RFID 技術在醫院中的應用情況卻不甚理想,這主要是由于成本問題
導致的。與很多電子技術相同,RFID 單位成本也在近幾年內大幅下跌,但對于
精打細算的醫院而言,其成本還沒有達到“引爆點”,尚不具備經濟合理性。在
2008 年的 HIMSS 年度權威調查中,15%的接受調查者表示他們的組織使用了
RFID,還有43%的接受調查者預計他們的組織將在兩年內使用RFID。迄今為止,
RFID 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主要限于資產管理和供應鏈應用。最終,RFID 和
條碼這兩種技術的結合使用將為大多數醫療保健機構提供最高的投資回報。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看,條碼不僅有利于臨床醫療,而且還能在經濟方面
帶來可觀效益,這一點已經得到證實。如果每次藥物不良反應事件(ADE)增加
8,750 美元的額外住院成本(美國醫學研究所 [IOM] 引用的數據),而每年在美
國醫院中發生大約400,000 起可預防的藥物不良反應事件,則2006 年的年度成
本為35 億美元。條碼可以降低患者安全方面的成本,除此以外,條碼數據還可
以顯著提高收費、藥品庫存管理、藥物使用和最佳實踐遵循的準確性。
RFID 與條碼技術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白皮書
醫療保健條碼解決方案的市場已經成熟,蘊含著巨大的機遇,無論是從患
者安全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人們在醫療保健機構中更廣泛應用該技術的需求沒有
得到滿足這一事實來看,都可以得出這個結論。集成的藥物管理、自動識別、資
產管理和庫存控制就是其中幾個可以獲得長足發展的行業機遇。據美國醫院協會
統計,半數以上的醫院由于至少一種原因而沒有全面或局部部署條碼,26% 的
醫院已將條碼用于藥物管理。
簡介
1999 年,美國醫學研究所 (IOM) 發布了一份名為《犯錯是人性》(To Err
is Human) 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該報告描述了在整個美國醫療保健行業
中廣泛發生的可預防醫療失誤。IOM 的這份報告指出,可預防醫療失誤每年在
美國導致 98,000 起死亡和 770,000 起醫療事故。自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