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北京訊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色,病證結合
是目前中醫藥現代研究的一種新模式。中、西醫學的不
同臨床診斷方式與疾病臨床表現的復雜性有關。因此,
如何在同一疾病中辨識中、西醫診斷的特色及其異同,
成為發掘中醫特色,并推動其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
礎。日前, 清華信息國家實驗室生物信息學研究部、中
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
科研人員, 采用文獻數據采集與分析技術, 以常見的復
雜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RA) 為例,對中、西醫診
察的異同及其關聯進行初步探討,為中醫辨證論治提供
了一定的科學方法和依據。
研究人員共采集85 項RA 常見的臨床信息, 歸為
病變部位、量化診斷、癥狀描述、普遍狀況、環境因
素5 類; 并從中國期刊網和M edline 網中分別提取RA
西、中醫診察的數據集,分析5 類臨床信息在中西醫
數據集中的出現頻數并進行卡方檢驗; 再基于“同時
出現” 方法分析中醫若干診察與RA 有關生物因素的
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在所調查M edline 網的9495 篇文獻
中,RA 的癥狀出現率依次為: 疼痛(32.8%), 晨僵
(6.6%),握力(5.3%),骨質疏松(4.5%) 等,均側重于
對RA 中客觀病理變化有關臨床表現的診察與研究; 在
CNKI的1012 篇中醫文獻中,除重視RA 的共性臨床表
現外,RA 中、西醫臨床診察比較結果具有極顯著性差
異(P< 0.01)。
研究人員認為,中醫學對RA 診察的特點在于側重
于癥狀描述及內外環境因素;而西醫學診察側重于RA
客觀的量化診斷。中醫學側重于對RA 機體與內、外環
境因素的關聯,如RA 患者對寒冷、溫熱等環境刺激的
反應,以及地域、時令等等的診察。同時, 中醫學對患
者癥狀的證候屬性診察與判斷側重于癥狀的屬性描述、
動態變化以及癥狀與外界刺激的關系。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若干中醫診察數據與RA
生物學因素的關聯。如以RA 中醫辨證論治中具有一定
代表性的“口渴” 癥狀以及“舌” 診為例,通過M ed鄄
line 網文獻挖掘, 結果發現“口渴” 及“舌” 診與部分
RA 相關的生物學因素存在一定的關系。其中一次關聯
(直接關聯) 者涉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 α)、白細胞
介素(IL)-6 等炎癥細胞因子以及免疫細胞, 二次關聯
則涉及激素、神經肽等。
研究人員認為,RA 是一種免疫系統調節紊亂所致
的炎癥反應性疾病, 涉及全身多系統受損。RA 在中醫
學屬于“痹病” 的范疇。中醫藥治療RA 的常用辨證方
法為寒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等。由于個體
差異、遺傳因素、內外環境影響、精神心理等原因,
RA 雖然在病理學和免疫學上具有一定的共性, 然而
RA 臨床表現及其基因表達(基因型與表型) 均具有明
顯的多樣性, 導致了RA 在機理研究和治療上的困惑。
研究人員指出,RA 等常見復雜性疾病具有多樣的臨床
表現,是目前西醫以“疾病” 為主體的診療模式和中醫
以“證候” 為主體的診療模式并存的背景,也從一個側
面反映了“病證結合” 研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
探索中、西醫學對于疾病(RA) 的不同診察方式,是
深入研究疾病病理生理變化、臨床表現、分子機制及其
與證候類型之間關系的重要基礎。
數據挖掘是從大量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
取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目前已經建立了大量
的醫學、生物學數據庫,文獻數據挖掘方法已在基因表
達網絡等研究上取得成果。研究人員采用基于文獻的數
據挖掘方法,對RA 的中、西醫診斷標準及文獻調查顯
示,現代醫學側重于診察、研究與RA 客觀病理變化密
切相關的臨床表現。與此不同的是, 中醫學診察不僅重
視RA 的共性因素,還側重于診察疾病與環境因素(自
然環境, 社會環境) 的關聯, 體現了中醫“整體觀” 的
診療思維;側重于對RA 癥狀的屬性描述、動態變化以
及癥狀與外界刺激關系的診察, 體現了中醫“辨證論
治” 的診療實踐。以上這些為現代醫學診察RA 所忽視
的信息, 正是中醫證候分類的基礎, 也是“異病同證,
同病異證” 的重要依據。同時, 中醫學對于RA 的共
性臨床表現的重視, 也反映了“病證結合” 研究思維
在中醫藥現代研究中的發展與進步。“同時出現” 是
文獻挖掘中尋找相互關系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人員
前期研究中還發現RA “寒熱” 證候與神經、內分泌
等狀態間的聯系, 與此次研究具有較
好的一致性。
研究人員指出, 通過以上研究提
示, 中醫學與西醫學是有所分野的、
具有中醫自身特色的診斷, 在一定程
度上也客觀反映了RA 發生發展過程
中的一些生物化學變化。總之,對于
疾病過程中環境因素的考察以及癥狀
信息的全面采集與提煉, 這是中、西
醫學診斷RA 有所區別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中醫學通過
并非特異的病因病理所導致的、但卻客觀體現于患者的
整體、動態的診察,為RA 等疾病的診療提供了更為豐
富的資料, 并有助于RA 等疾病復雜臨床信息的歸類,
以及寒、熱等機體不同整體狀態(證候) 的提取和判
別。
研究人員相信,中醫學辨證論治的有效實踐,可在
與RA 疾病特異性病理改變的比較中顯示特色, 并有望
為推動疾病復雜性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途徑。研究人
員從文獻挖掘的角度分析還認為,雖然中醫學與現代醫
學對同一疾病的診察各有側重, 中醫學診察與機體內的
生物分子卻存在潛在的關聯,提示以“證候” 為特點的
中醫學診察可成為現代醫學“疾病” 診療體系的重要借
鑒, 同時也為探索中醫學的診斷與觀察特點,提供了一
種方法和途徑。
(李艷李梢呂愛平)
R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