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同醫療示范工程及網絡支撐
體系建設
摘 要 醫療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醫院各個科室之間、醫院之間、醫院與社區、醫療
保險、衛生行政部門等的信息共享,而網絡建設則是信息共享的關鍵,本文從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
程建設的角度,深入分析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網絡支撐體系建設,提出全國協同醫療服務網絡建設的關鍵
和應該注意的問題,為解決我國區域協同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區域協同醫療;信息化;網絡架構
信息化對我國醫療衛生系統來說并不是新鮮事物,
特別是1995年開始的“金衛工程”推動了醫療衛生行業
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了醫院運行效率,方便了病人就
診,醫院醫療質量也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得到了長足
改進。但總體來說,我國醫療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特
別是區域醫療信息化還處在起步階段。隨著我國信息技
術和通信能力的快速提升,區域協同醫療(區域醫療衛
生服務)的基礎是區域醫療信息化,它已經成為目前我
國醫療服務提升和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區域協同醫療
服務系統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建設
和管理的系統工程,而要實現真正的區域協同醫療,消
除各醫院之間的信息孤島現象,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
解決我國目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更是一項
非常艱巨的任務[1]。
1 推進區域協同醫療服務模式是國內外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主題
實現區域內乃至全國范圍的醫療資源統籌配合與有
效利用是發展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的必然要求,也是對醫
療機構進行區域信息化改造的必然結果。在我國目前醫
療資源不足并分布不平衡的情況下,以網絡為基礎的區
域協同醫療無疑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劑良方[2]。它
將對醫院傳統運作模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不僅提高醫
療機構在行政、服務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而且在政
府監管部門與醫療機構、患者與醫療機構以及第三方物
流與醫療機構之間開辟業務協同的溝通渠道,從而增強
醫療機構之間的協調以及政府的有效監管職能。
區域協同醫療是由政府立項和引導,醫院、企業和
政府多方籌資,以醫療信息共享為手段解決“看病難”
和“看病貴”的一種模式和觀念創新。建立區域協同醫
療服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
展、解決人們實際醫療衛生問題的的一項重大措施,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工作,它充
分反映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方向,關系到人們的切身
利益和社會的長期穩定與發展。它不但使醫生或患者免
于奔波,還能擴大醫療體系覆蓋面,降低醫療成本。
2 區域協同醫療服務模式對國家網絡通
信體系建設的要求和依存關系
區域協同醫療信息的共享涉及到區域內的醫院、社
區衛生服務、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衛
生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和機構等眾多部門單位, 一
個統一的區域協同醫療服務信息系統網絡架構的形成必
然促進醫療衛生信息的共享和整合,最大程度地促進醫
療衛生事業的進步[3]。由于目前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各
自為政,缺乏一個統一的信息網絡平臺規劃、網絡建設
李 慧 李 華
中國聯通寬帶業務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 100032
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