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
天津市衛生局
2004年4月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戰略方針。正像衛生部領導指出的:衛生改革與發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設,信息化不僅能促進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也能推動衛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為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設是深化衛生改革和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 規劃背景
2003年上半年一場非典型肺炎的重大疫情災害暴露出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不健全。為了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因此,衛生部提出要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在2010年前,建成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為重點的國家衛生信息系統,進一步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和其他領域信息化建設向更深、更廣、更高的方向發展。
市委、市政府在天津信息化建設中一直把衛生信息應用系統的建設作為重點建設內容,明確目標要求,具體指導實施。SARS事件發生后更對我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給予極大的關注,要求衛生局抓緊時間,論證方案,及時匯報進展動態,盡一切努力,盡快啟動并建成我市功能較完善的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系統、醫療救治信息系統、衛生監督執法信息系統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與決策等系統,不斷完善各信息系統功能。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市政府信息辦公室全面跟蹤、指導我局各項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從各方面給予實際的支持,保證了我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各建設項目的進展速度和工作質量。
"九五"以來,我局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開通了全國衛生系統第一個廣域醫藥衛生應用網絡--"津衛網";實現了天津市衛生防病中心與18個區(縣)衛生局防病站網上通報,大大縮短了防病信息的傳遞周期;半數以上醫院啟動了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完成了"中日信息化合作、超高清晰遠程醫療系統"的一期工程,并通過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專家組的驗收,評價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該領域國內空白;局機關局域網初步建成,系統開始使用。衛生網站的啟用,啟動了我市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的試點建設。
SARS事件發生后,我局加快了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啟動了天津市衛生信息骨干網絡建設和市公共衛生網絡建設;啟動了傳染病醫院和海河醫院院內紅區內、外遠程醫療系統建設;開始了我市衛生系統SARS疫情網絡直報系統的工作;公布執行了天津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管理的有關規定,包括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管理規定(試行)、網絡中心管理制度(試行)和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的三個技術管理規范(試行);完成了天津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建設方案的論證工作;舉辦衛生行業信息化建設研討會。
二、 指導思想和建設原則
(一)指導思想
本規劃期我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科學立項、嚴格論證、安全可靠、務求實效、分布實施、防疫先行。
根據《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任務和天津市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圍繞衛生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我市要把信息化建設納入衛生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統籌規劃,分布實施,一網多用,資源共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有公用數據網絡,切忌重復建設。項目立項必須經專家組科學論證,嚴格審批程序,嚴防由個別領導拍板定工程。在加強市場準入和監管的同時,開拓思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倡合作開發、充分籌集資金。為了落實國務院領導關于"進一步加快和完善疫情報告系統的現代化步伐,整體提高我國疫情預報和疾病防治工作水平"的工作要求,本規劃優先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信息系統。
(二)基本原則
本規劃期我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是:統一標準、科學管理、保證安全、依法治業、分類指導、經濟實效。
1. 統一標準:這是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作,是進行信息交換與共享的基本前提。"統一規范、統一代碼、統一接口"是信息化建設最基本的信息標準。市衛生信息辦要規范衛生各部門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功能、數據模型和數據編碼等信息標準,以保證信息整合與共享。
2. 科學管理:規劃、計劃的確定和項目立項必須嚴格審批程序,避免由于對信息技術發展動態缺乏較全面的掌握而使決策不當。對計劃、立項均要執行全程管理,科學論證。從項目審批立項、中期評估到項目驗收都要請專家組把關、論證、評議。
3. 保證安全:衛生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建立,關系到人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必須把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工作放在首位。要用各種先進手段和技術保證系統穩定、安全運行。
4. 依法治業:衛生信息化工作不斷深入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矛盾,要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來進行規范與約束,保證信息化建設健康發展。信息化領導小組、信息辦和各單位要把信息化建設相應規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工作納入日程安排,把招標、采購、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各重要環節依法管理,保證信息化建設健康發展。
5. 分類指導:衛生信息化建設要以功能適用為出發點,留有升級與擴展的空間。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不搞一刀切。基層、鄉鎮等衛生單位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衛生信息化建設目標。從手段建立到日常通訊費用都應是可行的,不要給基層造成過重負擔。
6. 經濟實效:各級各類單位應把衛生信息化的投入列入本單位的技術建設的費用預算之中。在信息建設中不能一味追求超前技術、要注重投入產出效益的評估,堅持經濟實效的原則,搞好各階段技術論證、保證經濟投入的安全性,保證目標與效果的實現。
三、目標與任務
用三年時間初步完成天津市衛生信息系統基礎建設。運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建立"天津市衛生信息系統基礎網絡",完成"天津市衛生信息網絡中心"建設。在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則指導下,開通兩個信息交互平臺,即對衛生系統內部開放的"天津市綜合衛生信息網絡平臺"和對社會公眾開放的"天津市公眾健康服務網絡平臺"。以此為基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建設11項應用系統。以上任務目標簡稱為"1211"工程。
(一) 建立一個天津市衛生信息系統基礎網絡。
天津市衛生信息系統基礎網絡建設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它是我市衛生系統推進信息化工作的基礎性建設,關系重大。完成縱向連接國家衛生部、市政府、市衛生局、區、鄉鎮五級,觸角延伸到村,橫向連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控制、衛生監督機構的基礎網絡建設。
市、區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預防、衛生監督機構建立局域網或PC工作站,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基層醫療機構建立PC工作站,依托市內現有公用數據網接入"天津市衛生信息網絡中心"信息平臺。并借用我市"村村通"工程的通道將村級最基層的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及時上報鄉、鎮和所屬區衛生主管部門,形成與"國家衛生信息網"聯接的天津市衛生信息系統虛擬專網。分期分批建成與完善天津市衛生信息系統基礎網絡。首先組建由163家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衛生信息骨干網絡。在此基礎上逐步向基層單位擴展并逐步完善其功能建設。
(二) 完成"天津市衛生信息網絡中心"建設,開通兩個信息交互平臺。
建立"天津市衛生信息網絡中心",使之成為我市衛生系統上接衛生部、市政府,下聯衛生系統各信息系統和各級各類衛生單位的通訊樞紐,成為全市各類衛生數據處理中心與數據庫整合中心,并成為信息化技術研發與建設的基地。
1、天津市綜合衛生信息網絡平臺
依托天津市公共數據網絡,結合相關保密網技術,本著安全性、通用性,可擴展性的原則,建立"天津市綜合衛生信息網絡平臺",此平臺是保證天津市范圍內衛生系統內部信息和市政府、國家衛生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基礎信息服務平臺。它即具有天津市級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網絡平臺的功能,同時也綜合服務于醫療服務信息單位、區域衛生信息系統、衛生政務信息系統、醫學科技信息系統,是為天津市衛生系統內部各類信息交換服務的綜合衛生信息網絡平臺。
為保障網絡連接和本網絡平臺的安全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可根據自身信息量變換的需求、網絡設備、傳輸速率、租用費等因素考慮聯通方案。計劃天津市163家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天津市衛生信息骨干網絡采用寬帶網接入方式組建VPN網,基層也可采用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在互聯網基礎上建立VPN保證信息安全。
2、天津市公眾健康服務網絡平臺
采用Internet技術規范,依托天津市寬帶城域網,立足為社會大眾健康服務,本著實用性、開放性、可擴展性、用戶界面友好的原則建設"天津市公眾健康服務網絡平臺"。利用該平臺建立天津市衛生與健康服務網站,把公眾所關心的有關健康咨詢與醫療單位的服務內容、需要向社會公布的衛生防病信息與知識等建成一個為社會大眾歡迎的服務性網站,不斷更新、不斷完善、爭取辦成為社會大眾不可或缺的衛生科普陣地與健康知識寶庫。
(三) 完成11項應用系統建設
衛生信息系統的應用項目建設工程浩大、內容復雜,各項目建設內容涉及面廣,許多項目都處于創新與探索階段。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加強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指示精神,要優先建設"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衛生資源與醫療救治信息系統"、"衛生監督執法系統"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與決策系統"。確保以上四個應用系統2004年內基本建成,發揮作用。其他應用系統建設也要組織好計劃安排,抓住機遇,細化設計,明確階段目標,分步實施,保證系統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要在2-3年內基本完成。
1、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
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建設是將傳統的疫情定期報告、逐級統計轉為在線報告,實時統計以滿足預警和快速反應的需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準確掌握疫情,為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提供依據。根據衛生部的要求,利用"天津市衛生信息系統基礎網絡",在全市街、鄉(鎮)及其以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疫情網絡直報工作。
明確法定報告單位、法定報告人和網絡直報人名單。搞好我市衛生系統310個醫療衛生單位作為SARS疫情網絡直報單位的培訓工作,保證直報質量。
天津市CDC建立了局域網,配備了全國統一的系統軟件和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軟件,可隨時接收或下載本市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并建立天津市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危險因素數據庫。發揮好"報告"的核實、流行病學調查、訂正的職能、對該數據庫實施管理職責。不斷提高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執法監督部門和其他部門提供現場咨詢、技術指導、在線培訓與在職教育等項服務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