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臨床數據倉庫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廣州總醫院 劉曉輝 李小華 楊哲 田源 陳穗芬
(廣州,510010)
摘要:本文探討數據倉庫技術在醫院信息化應用中的作用與意義。研究利用數據倉庫技
術,挖掘和整合醫院各類醫療信息系統的診療信息,建立集成臨床數據倉庫,為臨床診斷、
治療提供輔助決策的技術原理和方法。
1、引言
我國醫院信息系統(HIS)的開發和使用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經過近二十年的開
發和使用后,現正進入一個快速發展和成熟期。國內各家大型醫院都已先后建立了自己的
HIS 系統。隨著HIS 的發展和成熟,以及醫院“以病人為中心”指導思想的確立,以HIS
系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信息系統(Clinicla Information System)開始
出現。CIS 是相對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統而言的,是指以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儲、展現、處理
為中心,為臨床醫護人員和醫技科室的醫療工作服務的信息系統,它與管理信息系統之間并
無嚴格的界限。CIS 主要包括醫生工作站系統、護理信息系統、檢驗信息系統( LIS)、放射
信息系統(RIS)、手術麻醉信息系統、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圖像存檔和通訊系統等等。CIS
具有數據量大、實時性強、模塊分散、數據利用率低的特點,數據庫中存儲了大量未被利用
的臨床數據。若要進一步挖掘臨床數據,提高臨床數據的利用率,有必要在目前的系統中引
入一項新技術:數據倉庫技術,來實現對CIS 進行知識發現,從而讓數據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2、集成數據倉庫建立的方法和意義
數據倉庫是一種面向主題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隨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數據集
合。這樣的定義包含了數據倉庫的特點:一是數據倉庫非常龐大,包括了不同數據源的、不
同歷史時期的數據;二是數據倉庫的組織形式是面向主題的。因此,從以上特點分析,數據
倉庫的開發方法是不同于關系數據庫的從需求開始,以實現和維護結束的開發方法。數據倉
庫的開發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數據驅動的過程,是一個從主題出發,匯總數據,得出結論的不
斷循環過程。將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引入數據倉庫的開發,正好符合了這樣的過
程,快速原型法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系統開發方法,它首先構造一個功能
簡單的原型系統,然后通過對原型系統逐步求精,不斷擴充完善得到最終的系統。快速原型
法的示意圖如下:
數據倉庫建立的示意圖如下所示:
數據倉庫建立的具體步驟如下:
(1) 概念數據模型的設計
數據倉庫是對現有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進行集成和重組而形成的數據集合,所以數據倉
庫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首先要對已有的數據庫系統加以分析理解,了解原有數據庫系統中
數據的組織、分布情況,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建立數據倉庫系統的概念數據模型。
首先進行需求分析。通過需求分析,我們可以將用戶的需求轉變為對數據的需求,從而
劃定一個當前的大致的系統邊界。
然后確定主要的主題域,也就是要找出多個系統間的公共鍵碼,多個系統間的數據聯系,
以及充分代表主題的屬性組,從而形成數據倉庫的數據模型。
我們設計的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是從臨床需求出發,將病人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進
行匯總、分析,找出治療各種疾病的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從而為臨床決策提供輔助決策。
通過需求分析,可以確定上述臨床應用的數據需求主要是住院病人診斷治療情況,以及所有
做過的檢驗、檢查情況,這些數據分布在HIS、CPR、PACS、LIS 中。將這些數據聯系起來
的公共鍵碼主要是病人的基本信息,其中以住院號為首選,在遇到不可確定的信息時,同時
還要參考病人的其他基本信息。
(2) 邏輯模型設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