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信息標準化工作“十一五”規劃
一、前言
衛生信息標準化工作,是衛生信息化深入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為了促進我國衛生信息標準開發、研究和應用推進工作的發展,實現我國衛生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目標,保證衛生信息標準工作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旨在明確“十一五”期間衛生信息標準工作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是今后衛生信息標準工作發展的重要依據。
二、背景情況
(一)主要工作進展
“十五”以來,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發展迅速, 衛生信息化應用從深度和廣度上取得重大突破,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服務、社區衛生、婦幼保健、遠程醫療、遠程醫學教育等信息系統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隨著衛生信息化的深入和發展,衛生信息標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開始逐步得到只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衛生信息標準研究和應用工作逐步展開。
推進和普及信息標準應用:1984年以來,國際疾病分類代碼標準(ICD-9)等一批國家衛生信息標準在全國衛生機構得到很好地貫徹。2001年以來,全國開始推廣使用ICD-10,衛生部先后舉辦了數十次全國和省(市)的ICD-10標準培訓班,上千人次參加了培訓。
制訂衛生信息標準規劃:在衛生信息標準建設方面,在“SARS”疫情過后,政府和社會對我國衛生信息系統標準不統一、信息滯后、信息不暢所導致的資源浪費、決策延誤深有體會。2003年4月,由衛生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的《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年》提出的信息化建設基本原則中,將“統一標準”放在首位,作為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作,強調“統一規范、統一代碼、統一接口”。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加強指導,組織協調,規范衛生各領域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功能、業務流程、數據模型和數據編碼等信息標準,以滿足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組織衛生信息標準研發:為了解決“信息標準不統一”的問題,2003年底衛生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啟動了三個課題,解決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衛生信息標準化問題。這三個課題包括《醫院基本數據集標準》、《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基本數據集標準體系》、《國家衛生信息標準基礎框架》。另外,公共衛生信息資源規劃、中醫藥術語、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社區衛生信息技術、電子病歷、居民健康檔案、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等相關標準也在研究和制定過程中。
探討衛生信息標準運行體制:在衛生信息標準研發體制上,我國也開始探討,由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用戶多方合作的協作機制。相繼成立了中國衛生信息學會衛生信息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中國HL7研究會、中國電子病歷研究會等標準化研究的學術團體。
(二)“十五”期間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由于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技術力量薄弱,資金投入不足,因此與其他行業和衛生事業的實際需求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有相當大的差距。例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制不健全,突出表現為缺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開、透明的報告制度和監測網絡,疫情信息不暢通;醫療救治信息及指揮不靈;衛生執法監督信息系統不適應工作需要;缺乏國家統一的公共衛生信息平臺,信息整合能力差,使得醫療、預防和衛生管理業務之間信息不能共享等。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衛生信息標準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衛生信息標準化研發體系不健全,衛生信息標準化工作是公益性工作,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世界各國在衛生信息標準上無非是市場模式和政府模式,由于衛生信息標準開發成本高,難度大。目前,國家尚未建立規范化的投資和運維制度,特別是衛生信息標準化經費投入嚴重匱缺,影響了衛生信息標準制修訂和應用普及工作。
2、跨領域的信息標準協調和統一不夠充分,“十五”期間,我國沒有明確的衛生信息標準規范性管理和支撐部門,衛生信息標準體系不完善,系統化和相互間的協調性還不夠。系統內部不同部門和不同地區之間,開發研究各自的標準,缺乏協調和統一。
3 、各衛生機構的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分散建設、衛生信息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解決不同職能、不同級別業務部門、不同系統之間信息分散、信息不完整和標準不統一。
4、缺乏衛生信息標準的管理、研究、發布和監督機制,標準獲得渠道不暢、有標準不用和無標準可用的問題同時存在。
5、缺乏衛生信息標準的市場準入機制,以北京市為例,500家醫院中運行著40多家開發商的醫院信息系統(HIS),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各應用軟件開發商各行其事,搞作坊式的盲目開發,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資金的浪費,資源不能共享。
6、缺乏一支穩定的衛生信息標準的研發機構和人員隊伍。
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圍繞國務院提出的“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戰略方針,圍繞衛生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年》為指導,適應衛生信息化跨越式發展需求,建立和完善衛生信息標準化系,加快關鍵衛生信息標準的開發,提高衛生信息標準研究的科學性、時效性、實用性和協調性。
(二)基本原則
本規劃期衛生信息標準建設的總體原則是:統一規劃、多方參與、經濟實效、急用先行。
(1)統一規劃,是衛生信息標準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統攬所有衛生信息標準制定的基本前提。統一規劃包括頂層設計、統一思想和統一方法。
(2)多方參與,是衛生信息標準建設的重要保障。衛生信息標準涉及范圍廣、專業面寬,與全國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的各個專業衛生標準委員會都有密切關系,衛生信息標準委員會將與各專業委員會協調配合,并建立有效機制吸引各專業學術團體、各領域業務專家、IT廠商在政府的主導下開展標準制定工作。
(3)經濟實效,是衛生信息標準建設和管理的基本出發點。標準制定是一項耗資巨大、永無止境的工作,僅一條術語標準,要通過多次專家審議,可能耗資數萬元。因此,必須堅持經濟實效原則,注重投入產出效益,盡可能采用科學方法遴選國內外成熟、適合我國信息化現狀的信息標準,力圖以較少的投入,產出較大的效果。
(4)急用先行,是要盡快使衛生信息標準產生實效。要緊密圍繞衛生信息化信息工程得實施開展標準研究,真正解決公共衛生、醫療和指揮決策信息系統建設中得實際問題。
四、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10年,建立比較完整的國家衛生信息標準體系,健全與我國衛生信息化發展相適應的衛生信息標準管理體制和衛生信息標準研發和應用體系,將衛生信息標準的管理、維護、應用推廣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管理軌道。實現與國際衛生信息標準和國際通用衛生信息標準的接軌,參與研究與開發,提高我國在衛生信息標準國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點任務
1衛生信息標準基礎理論研究工作
根據衛生信息化發展和衛生信息業務要求,結合衛生信息標準體系研究能力水平特點,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各類信息標準定位、作用和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制訂衛生信息標準體系結構和內容,基本建立具有整體性、系統新、可擴展性、協調性以及結構化的衛生信息標準體系架構。在衛生信息標準基礎理論知道下,逐步形成覆蓋領域全面,系統構架合理的衛生信息標準體系,內容包括:衛生信息基礎標準(術語標準、編碼標準);衛生信息應用標準(信息交換標準、數據元標準);衛生信息安全標準: (系統安全標準、信息安全標準)、衛生信息管理標準(信息標準開發、信息標準維護、信息標準質量監測);以及衛生信息系統建設開發標準等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