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子病歷框架標準需求
關于電子病歷框架標準需求
第四軍醫大學 徐勇勇 張玉海 劉丹紅 羅小楠 潘峰
(徐勇勇,第四軍醫大學衛生統計學教研室主任,教授,西安市長樂西路17 號,
710032,Tel:029-83374858,E-mail: fmmustat@vip.163.com)
【摘要】電子化的病歷正在逐步取代紙質病歷。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病歷還有非常
漫長的道路,其中標準制定就是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本文介紹了電子病歷的基本概念、使
用電子病歷的主要目的、電子病歷的特征、電子病歷標準的建模視角、電子病歷的基本組成和
結構、分析了我國電子病歷目前的發展情況。
一、電子病歷的基本概念
提起電子病歷,使人很容易聯想到目前醫院普遍使用的紙質病歷。電子病歷
的英文原文來源是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EPR)或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1],準確的翻譯應為電子化的病人記錄或電子化的醫療記錄。EPR 屬于
電子健康記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的范疇。國際標準組織(ISO )
2003 年2 月對EHR 的定義[2]:
EHR 是有關個人的、縱向的健康信息的集合,由醫療服務提供者輸入或者確
認,并以電子化的方式存貯。這些信息被組織起來的最主要目的是支持連續的、
高效率、高品質的醫療活動,并且被安全的存貯和傳輸。EHR 存貯的個人信息包
括:歷史信息、當前信息以及將來可以預期發生的信息。
EPR 與EHR 的主要區別在于記錄的時間長度和記錄范圍。在時間長度上,前
者主要記錄歷次就診或治療信息 (接近于ICU 記錄),后者主要記錄病人一生的健
康信息 (接近于健康檔案)。在記錄范圍上,前者主要基于醫療活動,后者主要病
人的健康摘要,并且包含非醫學因素。
二、使用電子病歷的主要目的
如果說紙質病歷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和發現問題,最主要的受益人是病人和醫
師,那末電子病歷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問題,對信息進行二次利用,使更多人獲益[2]。
因此,電子病歷的設計更強調滿足二次利用的需求,即更加注重:
1.醫治的合法性:提供醫療服務合法的證據,如醫療過程是否符合法律、醫
師的資質。
2
2.質量管理:醫療服務質量跟蹤研究、治療與操作的監測。
3.教育與培訓。
4.科學研究:發展和評價新的診斷方法、疾病預防措施與處置、流行病學研
究、人群的健康分析。
5.公共及人群健康:可以保證在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及時有效地做出決定
和管理。
6.政策制定:衛生統計分析、趨勢分析、病例組合分析。
7.衛生服務管理:衛生資源的分配與管理、成本管理、報告及出版物、市場
戰略、企業風險管理。
8.結算/財務/費用補償:為保險機構、政府機構和基金組織提供信息。
三、電子病歷的特征
1.真正以病人為中心,不僅包含病人的自身信息,而且要向所有參與醫療保
健活動的人提供相關信息,如社區保健、急診服務、遠程醫療等,不同于以醫療
機構為中心的歷次就診或治療信息記錄(門診或住院病歷)。
2.病人信息包含觀測結果(已經發生了什么)、處置(決定應該做些什么)
和診療計劃(計劃做些什么)。
3.電子病歷的概況水平具有廣泛意義,也就是說,一些專門的信息-比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