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記錄
丁某某,男性,72歲,已婚,漢族,山東省東阿縣籍,山東省巨野縣衛生局退休干部。2001-2-12入院,2001-2-12采集病史。本人陳述,病史可靠。
主 訴:關節痛20個月,加重伴關節腫脹半年。
現病史:無誘因于1999年5月中旬出現雙側膝和髖關節疼痛,局部無發紅和腫脹,關節痛呈間斷性,以活動(尤其是上、下樓)時明顯。疼痛以右側為重,休息2-3天能自行緩解。至2000年8月上述關節疼痛程度逐漸加重,并出現右膝關節腫脹和活動時雙側膝關節彈響,腫脹呈持續性,程度較重,局部輕度發紅,伴有關節活動受限,在當地醫院先后行3次膝關節腔穿刺治療,每次均抽出超過100ml的關節液,其中2次還進行了關節腔內“地塞米松及慶大霉素”(具體劑量不詳)注射治療。此后右膝關節腫脹減輕,但仍有明顯疼痛,影響正常行走及翻身等動作。同年9月在短期內相繼出現雙手掌指關節(MCPJ)、近端指間關節(PIPJ)、遠端指間關節(DIPJ)、腕、肘、肩關節和雙足跖趾關節(MTPJ)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關節腫脹呈持續性,伴有晨僵2-3小時。曾應用“阿司匹林、芬必得”等多種非甾類消炎藥(NSAID)治療,關節腫痛無明顯變化,并逐漸出現手小關節和腕關節活動受限,為進一步診治收入我院。病程中曾經有短暫胸鎖關節疼痛,無發熱、皮下結節、口眼干燥、皮疹、胸悶、雙側指(趾)端遇冷變色、口腔及外陰潰瘍、反復腹瀉、尿急、尿頻、尿痛、夜尿增多及眼炎等癥狀。發病以來睡眠、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減輕。
過去史:否認肝炎、結核和傷寒等其他傳染病病史。1988年無誘因開始出現腰痛,一般以白天和勞累后為重,無明顯晨僵和彎腰受限,一直未進行診治。否認有外傷、手術史,否認有藥物及食物過敏史。
個人史:出生于山東省東阿縣,1960年后到山東省巨野縣定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