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標準在跨區域實驗室檢驗報告共享中的應用探索
曹劍峰1 黃曉琴2 汪森然2 孫嘉明2 蔡曉卿2
(1上海市衛生局,上海 200050;2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112)
摘 要: 區域衛生信息共享目的是在區域范圍內提供電子健康檔案的共享。本文通過對大型城市中醫療服務體系內不同等級的醫療機構之間,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2、3級醫院之間跨區實驗室檢驗報告共享的業務需求分析,研究CDA標準在大型城市跨區實驗室檢驗報告交換共享的互操作性規范,使之成為基于IHE規范的大型城市醫療信息共享標準的一部分,為大型城市建立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平臺提供設計依據。在分析區域醫療信息整合共享與協同服務的基礎上,闡述了CDA文件格式標準、CDA文檔建模過程、CDAR2規范下的臨床檢驗報告模板內容、HL7消息機制在實驗室檢驗報告數據交換中的應用。
關鍵詞:CDA 信息標準 制定方法
1. 引 言
近幾十年來,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先后開展了國家級以及地方級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希望推動以電子醫療數據共享為核心的區域性衛生信息網絡建設,以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醫療風險。
與前述的各國案例相比,我國的區域衛生信息網建設也取得了明顯進展。衛生部制定的《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中,明確提出了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標。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將從衛生機構管理模式,轉向以人為本的健康管理模式,而在區域衛生信息資源規劃架構下的信息化建設將是實現這個目標的著力點。
近年來,“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醫療機構中存在的過度醫療,尤其是各醫療機構之間的由于臨床信息不能共享等因素造成的重復檢查、化驗,重復配藥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之一。加強醫療機構管理,提
升醫療質量和效率,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減少浪費成為社會各方的共識。
根據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經驗,醫院信息化將經歷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MIS)、醫院臨床信息系統(HCIS)、區域信息系統(GMIS)三個階段。
區域診療信息應用共享系統系統的目標是實現院際病人病案信息、病人檢驗信息/診療報告的交換與共享。其中跨區實驗室檢驗報告共享是區域衛生信息化的重要內容。
目前區域醫療機構的信息化系統間存在著很多技術上的差異,標準化的工作首先要解決技術基礎層面的問題。從技術的角度需要制定統一方法和規則,避免重復建設。主要的工作是HL7本地化工作,依據國內的實際情況對標準進行補充和適應性調整。其中CDA標準是用于上海市區域醫療信息整合與服務協同規范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解決醫療機構間診療信息傳輸交換。旨在解決各個醫療機構內部各系統如實驗室檢驗檢查信息系統LIS、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臨床信息系統CIS、電子病歷系統EPR之間的數據共享[11]。
2. 實驗室檢驗報告共享的重要性
目前國際行業標準HL7 V3版本已經建立了CDA2.0版本文件的展示相關規范,在這個層面上,主要是需要根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在上海范圍規定的各類診療報告樣式,廠商和研發單位將其按照CDA文件的模型進行數據定義,將國際標準化進行本地化,并且研發相應的轉換和展示工具。這些診療報告的內容應該至少包括:各類實驗室檢驗報告、各類醫學影像檢查報告、住院首頁、出院小結、就診履歷、個人基本信息、個人健康相關基本信息、各類醫囑、各類醫療費用單據、體檢報告等[6][9]。
推進醫院間醫學檢驗互認,從而減少患者重復檢驗,就可以有效的減少居民看病費用。同時醫生通過系統調閱患者歷次的檢驗報告,對病情對的診斷可以起到輔助參考的作用,提高區域醫療診治水平。更可以對整合后的區域診療信息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數據挖掘、分析和利用,可以為臨床、為科研、為管理提供非常珍貴的信息,充分發揮信息價值。
上海市申康醫聯工程項目中檢驗信息共享建設的主要目標是為上海市各醫院之間建立一個可實現對患者的檢驗信息實現交換共享的技術平臺。檢驗信息共享系統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實現醫院間信息共享
建立檢驗信息庫,首先實現所轄醫院之間檢驗信息的共享,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2. 提高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
以實現醫院間的聯網為入手,扶持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的醫院與建立數字化示范醫院并舉,整體提升所轄醫院數字化建設水平,并為本區縱向醫療資源整合提供技術保障。
3. 便民利民提升服務品質
以本項目建立的門戶網站為面向社會公眾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