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
規劃方案
(征求意見稿)
長沙市衛生局
2010年9月
目 錄
第一章 前言 6
第二章 現狀及項目背景分析 8
2.1. 對衛生業務現狀的宏觀分析 8
2.1.1. 我國衛生體系概況 8
2.1.2. 我國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9
2.1.3. 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機遇 9
2.1.4. 衛生信息化建設指導原則 10
2.2. 對長沙市發展策略的理解 10
2.3. 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必要性 10
2.4. 長沙市衛生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11
2.4.1. 優勢和基礎 11
2.4.2. 長沙市衛生應用系統分析 11
2.4.3. 長沙市衛生信息技術治理分析 12
2.4.4. 下一步建設重點分析 12
第三章 區域衛生信息化需求分析 14
3.1.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用戶分析 14
3.1.1. 居民 14
3.1.2. 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用戶 14
3.1.3. 公共衛生專業機構用戶 16
3.1.4. 衛生行政部門用戶 17
3.1.5. 其他衛生相關單位與部門用戶 17
3.2.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業務需求分析 18
3.2.1. 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 18
3.2.2. 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 20
3.2.3. 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 21
3.2.4. 綜合衛生管理的需求 21
3.2.5. 各醫療機構間協同 23
第四章 區域衛生信息化總體設計 24
4.1. 建設目標 24
4.1.1. 宏觀層面 24
4.1.2. 業務層面 24
4.1.3. 技術層面 25
4.2. 規劃原則 25
4.3. 總體規劃 26
4.3.1. 規劃架構圖 26
4.3.2. 規劃與“智慧長沙”的關系 27
4.4. 區域標準衛生信息資源庫(一個中心) 28
4.5. 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一個平臺) 31
4.5.1. 平臺應用架構模式 34
4.5.2. 縱向擴展布署模式 36
4.6. 區域標準衛生信息機構端接入系統 38
4.6.1. 信息標準管理和同步 38
4.6.2. 數據采集和區域衛生數據中心接入功能 39
4.6.3. 機構內(醫院)信息共享 39
4.6.4. 標準信息下載 40
4.7. 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區域類業務系統 40
4.7.1. 業務服務中心 40
4.7.1.1. 區域醫療服務中心(患者/公眾) 40
4.7.1.2. 區域臨床支持服務中心(臨床醫護人員) 41
4.7.1.3. 區域醫療科教研究服務中心(科研、教學) 41
4.7.1.4. 區域公共衛生管理中心 42
4.7.1.5. 衛生行政管理中心(區域衛生業務管理) 42
4.7.1.6. 區域衛生數據共享中心(業務相關方) 43
4.7.2. 平臺應用 43
4.7.2.1. 醫療一卡通管理系統 43
4.7.2.2. 區域居民廣義健康檔案系統 43
4.7.2.3. 醫療衛生綜合服務系統 44
4.7.2.4. 轉診、轉檢系統 44
4.7.2.5. 遠程醫療(會診)管理系統 45
4.7.2.6. 突發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 46
4.7.2.7. 區域慢病專病防治信息系統 46
4.7.2.8. 醫學科研教育系統 47
4.7.2.9. 基本藥物統一配送管理系統 47
4.7.2.10. 區域醫療質量管理系統 48
4.7.2.11. 公共衛生績效管理系統 48
4.7.2.12. 衛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48
第五章 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POS系統建設方案 50
5.1. 醫院信息系統統一集成平臺 50
5.2. 區域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 52
5.3. 區域疾病預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統 53
5.3.1. 疾病監測系統 53
5.3.2. 學生健康監測系統 54
5.3.3. 危害因素監測系統 54
5.3.4. 食品安全監測系統 54
5.3.5. 數字化實驗室檢驗系統 54
5.3.6. 免疫監測管理系統 54
5.3.7. 消毒殺蟲監測系統 55
5.3.8. 預防性健康體檢系統 55
5.4. 區域衛生監督管理系統 55
5.4.1. 衛生行政許可信息系統 55
5.4.2. 衛生監督信息系統 55
5.4.3. 行政處罰信息系統 56
5.4.4. 重大活動衛生保障系統 56
5.4.5. 投訴舉報管理系統 56
5.4.6. 移動監督執法信息系統 56
5.4.7. 衛生監督地理信息系統 56
5.4.8. 衛生監督信息標準化管理系統 57
5.4.9. 管理相對人電子檔案管理系統 57
5.4.10. 綜合統計分析系統 57
5.5. 區域農村衛生信息系統 57
5.5.1. 市級農村衛生業務管理信息系統 58
5.5.2. 區級農村衛生業務管理信息系統 58
5.6. 區域采供血管理信息系統 58
5.7. 120信息系統 59
5.8. 區域食品藥品監督系統升級改造 59
5.9. 區域婦幼保健管理系統 60
5.10. 區域出生缺陷干預工程信息系統 61
第六章 安全保障體系方案 62
6.1. 安全等級 64
6.2. 物理安全 65
6.3. 系統安全 66
6.4. 數據安全 66
6.5. 應用安全 67
6.6. 安全管理 67
第七章 網絡及硬件規劃方案 69
7.1. 網絡建設規劃 69
7.1.1. 網絡建設需求 69
7.1.2. 帶寬設計 69
7.1.3. 網絡架構 70
7.1.3.1. 電子政務網為主干網 70
7.1.3.2. 租用電信專網 70
7.2. 數據中心部署 73
7.2.1. 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數據中心拓撲圖 73
7.2.2. 試點區信息平臺部署 74
7.2.3. 試點區所屬單位部署 75
7.3. 備份系統設計 75
7.3.1. 日常備份 75
7.3.2. 災難備份 76
第八章 總體實施計劃 77
8.1. 建設規劃 77
8.1.1. 第一期: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 77
8.1.2. 第二期:平臺推廣及基于平臺上應用系統建設 77
8.1.3. 第三期:深化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 78
8.2. 重點建設內容 78
第九章 項目管理 80
9.1. 實施原則 80
9.1.1. 統一規劃、統一標準 80
9.1.2. 聯合共建、保護投資 80
9.1.3. 分步實施、注重效益 81
9.1.4. 實用先進、安全可靠 81
9.2. 建設策略 81
9.3. 項目管理方法 82
9.4. 理解“三角制約”關系 83
9.5. 項目管理的5個階段 83
9.5.1. 可行性 84
9.5.2. 初始 84
9.5.3. 計劃 85
9.5.4. 執行 85
9.5.5. 收尾 86
第十章 效益預估 87
10.1. 政府 87
10.2.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87
10.3. 醫療衛生機構 88
10.4. 相關部門 88
10.5. 城鄉居民 89
第一章 前言
醫療改革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2009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醫改制度的基本框架是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醫療保障與藥品供應“四大體系”,作為對四大體系進行支撐的工作方法與內容,新醫改方案明確提出了醫療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監管體制、科技與人才保障、信息系統和法律制度建設等“八項支撐”。
作為支撐手段之一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被提高到了新的歷史水平。衛生部從2009年開始,先后頒布《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技術方案》、《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的標準與指導意見。國內以福建廈門、廣州番禺、上海閔行等地的區域衛生信息化試點也已取得經驗與成效。各地以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管理工作迅速開展起來。
根據衛生部對居民健康檔案的建設要求,長沙市已經明確了2010年長沙市城鎮居民建檔率達到40%、農村居民建檔率20%。為廣泛地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長沙市大多通過手工方式進行,部分地區利用早期的社區衛生系統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建檔工作,但手工建檔工作存在資料不全、保存不完整等問題,前期建立的各類健康檔案記錄,因為沒有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支持,缺乏信息的更新,使得已建立的檔案無法與醫療信息關聯起來,變成了無用的“死檔”。
本方案主要是在對長沙市醫療衛生信息化現狀和需求詳細調研的基礎上,對系統的總體框架,建設的內容,采用的技術體系,硬件網絡平臺,分步建設的計劃,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組織保障體系等進行規劃。本方案只對整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的總體規劃,對業務細節、技術細節和數據標準等內容不在本方案中做詳細描述。
本方案可供在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方案制定、工程招投標和系統實施過程中參考使用。本方案的使用范圍為市領導,市衛生主管部門、市信息主管部門、各系統承建單位以及工程監理單位等。
本方案中的架構不僅包括平臺架構,還包括各種不同的方面及領域,比如:業務架構(功能和服務)、基礎架構(數據中心、硬件、網絡)、數據和信息架構、應用系統架構(如何構建應用程序)、系統和交互架構(各種相關方如何共同工作)等。
第二章 現狀及項目背景分析
2.1. 對衛生業務現狀的宏觀分析
2.1.1. 我國衛生體系概況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在“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眾矢之的時,醫療改革無疑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這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四大體系”和“八項支撐”, 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四大體系”如下表所示:
體系 子體系 主要社會服務機構
醫療服務體系 醫療服務體系 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醫療救治體系
衛生監督執法體系 衛生行政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120急救中心、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