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有成本核算系統的主要缺陷:
業務上:
a) 從表開始,不能有效反映具體的經濟業務
b) 二維平面結構,不能有效反映多層次,多體系的數據
c) 不同核算對象,需要重復數據采集
d) 沒有帳戶余額,只有當期發生數據;
e) 沒有結合醫院實際的核算方法,無明顯的核算層次
技術上:
a) 應用規劃和規劃調整困難;
b) 數據采集定義繁瑣,需要大量重復細致的采集定義
c) 數據采集效率不高,甚至低下
結果:
掌握了系統的操作,不能勝任醫院的成本核算應用的規劃實施。系統實際是一個并不優良的平面報表工具,唯一優點是還能夠從其他業務系統自動采集數據。
二、 新成本核算系統的數據體系——從臺帳開始的業務系統
三、 新成本核算系統的功能體系:
科室成本核算系統:以醫院科室為單位,能實現與HIS軟件對接、歸集和分配醫療總成本。并通過科學、合理的分配方法,對管理、醫療輔助、醫技、直接醫療(門診、臨床)各類科室,分項、逐級、分步分配結轉科室成本,實現全院各類科室的全成本。并對科室收入、成本、收益進行核算,輸出、打印“收入、成本、收益”、“成本構成”、“成本項目”、“成本分析”、“成本分配”五類報表,通過比較、趨勢、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全方位、多視角提供分析決策、控制的信息,為經營決策服務。
內部分配核算:以科室全成本核算數據為基礎,為醫院提供了獎勵分配的模型,采用豐富靈活的選擇方式,通過對績效的考核,分別計算科室和個人獎金,使內部分配更具有標準化、系統化,更好地促進醫院的管理工作。
病種成本核算:在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按照ICD10的病種分類方法,配合增加病例分型(按各病種的A、B、C、D四型),分別核算病種成本,從病種角度為醫院經營提供數據支持。
項目成本核算:依據科室全成本核算的數據及業務統計的數據對各醫療項目的成本核算,從項目角度提供醫院經營決策的分析。
成本計劃控制:在實現對醫院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建立對全院各核算單元的預算制,指定成本計劃,對支出和費用進行有效控制、保證成本計劃的完成。
四、 新成本核算系統的重點理論:
科室的分類:
a) 臨床科室:直接面對病人進行診斷治療的門診住院臨床科室,是醫院產品生產部門
b) 醫技科室:輔助進行檢查檢驗治療等診治中間過程的科室,是醫院輔助生產部門
c) 醫學實物保障科室:為醫療業務科室提供實物保障的科室,如:藥庫/藥房/衛生器材/消毒供應;
d) 醫學技術保障科室:為醫療業務科室提供維修、信息等技術服務的和保障的科室,如:情報室/研究所/器械修理室/計算中心/病案科等
e) 后勤實物保障科室:主要是為全院各部門提供房屋、給養、衛生被服、辦公用品供應的科室。
f) 后勤技術保障科室:為醫院各部門提供維修、勞務服務保障的科室,如:汽車隊
g) 行政管理科室:行政財務等部門。
為簡化:可以簡單劃分為臨床、醫技、醫學輔助、行政后勤四類部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