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蘇省急性傳染病防治項目實施方案
為加強急性傳染病防治工作,落實急性傳染病疫情報告和預防控制各項措施,全面完成2010年度急性傳染病防治工作任務,省財政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急性傳染病防治工作,結合落實中央財政補助地方流感、手足口病、布魯氏菌病、出血熱及狂犬病等傳染病監測項目,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項目目標
1、開展流感監測,了解、掌握流感活動狀況及流行動態變化規律,及時有效處理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掌握我省流感的流行株及其構成,了解其抗原性和基因特性變異情況,及早發現變異株,為流感流行的預警提供依據;進一步提高流感監測網絡的工作能力,提高應對流感大流行的各項技術能力。
2、開展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監測,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原譜的構成、變遷及毒力的變化,提高手足口病實驗室檢測水平;加強重癥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學和危險因素調查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置手足口病暴發疫情,提高手足口病疫情調查處置能力;加大風險溝通,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宣傳作用,提高群眾對此病的知曉水平,減少恐慌,維護社會穩定。
3、加強高發市、縣布魯氏菌病、出血熱及狂犬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監測,提高人群防治知識知曉率,做好布病、流行性出血熱的疫情監測、處理及技術考核;加強高發地區狂犬病監測和狂犬病病例的調查處理,規范暴露后預防處置,全省布病、流行性出血熱及狂犬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4、組織實施全省急性傳染病防治項目,努力將霍亂發病率控制在1/10萬以下;甲肝、戊肝、狂犬病、出血熱、傷寒和菌痢等傳染病控制在較低的發病水平,不發生大規模暴發疫情;及時發現O157:H7和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等疑似病例和疫情苗頭;加強督導、培訓和檢查,全面提高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提升應對突發疫情的處理能力,努力降低傳染病對人民健康和社會穩定的影響。
二、項目范圍和內容
(一)中央財政補助地方流感監測項目
1、項目范圍
項目覆蓋13個市及106個縣(市、區)。
2、項目內容
流感樣病例監測:在13個市29家哨點醫院和14家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常年開展流感樣病例的監測報告。每家醫院每周采集流感樣病例鼻咽拭子標本20~30份,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行流感病毒分離和鑒定,鑒定完成后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核鑒定。
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監測與控制:全省各級疾控機構在接到流感及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報告后,及時進行調查處理,發現符合暴發疫情定義的流感疫情立即進行網絡直報,并采集病人標本進行相關檢測和流感病毒的分離鑒定,及時上報疫情信息和實驗室診斷結果。所分離的毒株在鑒定完成后送中國疾控中心復核鑒定。
專業人員培訓:對各級疾控機構、哨點醫院的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完善全省流感監測網絡,提高監測質量。
(二)中央財政補助地方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監測項目
1、項目范圍
項目覆蓋全省13個市及114個縣(市、區)(含開發區)。
2、項目內容
病原學監測:以縣(市、區)為單位,每月最少需采集5例首次就診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標本;當月縣(市、區)病例總數少于5例時,全部采樣。所有報告的重癥和死亡病例均需采樣。以省為單位,每年至少采集20對EV71和10對Cox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的雙份血清,以闡明和分析EV71和CoxA16感染后IgG和IgM抗體的動態變化,評價血清學抗體試劑盒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每月至少從手足口病病例中分離10株毒株并做血清型別鑒定。
手足口病重癥和死亡病例個案調查:發現手足口病重癥病例或死亡病例時,縣(市、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立即組織開展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詳細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臨床癥狀、發病就診治療過程、感染傳播情況、病原學檢測結果,以分析重癥及死亡病例的主要危險因素。
聚集性病例的調查和處置:發現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時,縣(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