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概述 1
1.1 數字化醫院的發展過程及目標(合理性建議) 1
第二章 產品核心競爭力 8
2.1 醫院信息系統(HIS)特點 8
2.2 臨床檢驗信息系統(LIS)特點 10
2.3 影像科室信息管理系統(RIS)特點 12
2.4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PACS)特點 15
第三章 體系架構 16
3.1 體系總述 16
3.2 響應及擴充 18
3.2.1. 系統體系結構 18
3.2.2. 系統設計原則 23
3.2.3. 系統靈活及方便性 24
3.2.4. 系統標準化 25
3.2.5. 系統安全性能 26
3.2.6. 系統的卡結算方式 28
3.2.7. 系統實用性 28
3.2.8. 流程優化與重組 29
3.3 業務流程設計方案 30
3.3.1. 門診業務流程設計方案 30
3.3.2. 住院業務流程設計方案 31
3.3.3. 門診一卡通系統設計方案 32
3.3.4. 門診單機收費系統 32
第四章 整體功能概述 34
4.1 整體功能簡述 34
4.2 項目實施后的效果 36
4.3 條碼管理平臺 37
第五章 藥品管理部分 38
5.1 藥品庫房 38
5.2 門診藥房 44
5.3 合理用藥監測系統 48
5.4 住院藥房(中心藥房) 48
5.5 制劑室管理系統 50
第六章 門診業務管理部分 53
6.1 門急診掛號 53
6.2 門診護士工作站 57
6.3 門診醫生工作站 58
6.4 門急診劃價收費 62
6.5 排隊管理分系統 66
第七章 住院業務管理部分 68
7.1 出入院(住院病人入、出、轉以及住院收費) 68
7.2 病區護士工作站 72
7.3 住院醫生工作站 79
7.4 電子病歷 85
7.5 移動醫生站、移動護士站系統 87
7.6 護理信息系統 87
7.7 注射室管理子系統 88
7.8 手術麻醉管理分系統 90
7.9 健康體檢管理系統 93
7.10 醫技收費管理系統 96
第八章 后勤管理部分 97
8.1 物資管理系統 97
8.2 設備管理系統 102
第九章 綜合管理與統計分析部分 105
9.1 決策系統(院長綜合查詢與分析) 106
9.2 病人咨詢服務(多媒體導醫查詢(LED、觸摸屏方式及互聯網) 108
9.3 病案管理 109
9.4 醫務及醫療質控管理系統 112
9.5 醫務科教管理系統 113
9.6 感染管理系統 114
9.7 財務與經濟核算 114
9.8 醫療統計系統 115
9.9 數據挖掘系統 116
9.10 遠程會診系統 116
第十章 系統配置部分 118
10.1 價表管理子系統 118
10.2 信息系統維護子系統 119
第十一章 辦公自動化系統部分(OA) 123
11.1 系統目標 123
11.2 總體業務流程 123
11.3 系統功能 125
11.3.1. 院內電子郵件 125
11.3.2. 網上BBS論壇 125
11.3.3. 會議申請與安排 125
11.3.4. 醫院短信平臺 126
11.3.5. 請示報告 126
11.3.6. 計劃管理 126
第十二章 臨床檢驗部分(LIS) 127
12.1 系統設計要求 127
12.2 系統設計原則 128
12.2.1. 系統先進 128
12.2.2. 功能實用 128
12.2.3. 安全可靠 128
12.2.4. 數據保密 129
12.2.5. 擴充性好 129
12.2.6. 易維護 129
12.2.7. 投資經濟 129
12.2.8. 整體設計合理 129
12.3 生化、臨檢系統 130
12.3.1. 標本簽收登記(排單) 130
12.3.2. 檢驗數據采集 131
12.3.3. 結果輸入及修改 131
12.3.4. 結果審核 132
12.3.5. 檢索、查詢 132
12.3.6. 報告打印 133
12.3.7. 特殊參考值 134
12.3.8. 統計報表 134
12.3.9. 質量控制 135
12.3.10. HIS接口 135
12.3.11. 權限設置 136
12.4 LIS與設備接口管理 136
12.5 微生物系統 137
12.5.1. 日常操作 137
12.5.2. 查詢、統計、分析 138
12.5.3. 操作流程: 138
12.6 主任管理系統 139
12.7 骨髓(血液病)檢驗管理分系統 139
12.8 檢驗條碼無紙化 140
12.8.1. 基本流程比較: 141
12.8.2. 條碼無紙化系統特點 142
12.8.3. 前期準備工作 142
12.8.4. 標本采集 143
12.8.5. 三、檢驗標本簽收 147
12.8.6. 四、上機檢查 147
12.8.7. 五、檢驗標本廢棄管理 150
12.8.8. 六、特殊項目的處理 150
第十三章 醫技報告系統部分(RIS) 151
第十四章 醫學影像系統部分(PACS) 158
第十五章 外部接口部分 161
15.1 財務管理系統接口 161
15.2 醫療保險接口 161
15.3 社區衛生服務接口 163
15.4 PACS系統接口 163
15.5 病案統計管理系統接口 163
15.6 門診排隊系統接口 164
15.7 社區衛生服務接口 164
15.8 互聯網接口功能 164
15.9 其他外部接口系統 165
第一章 概述
1.1 數字化醫院的發展過程及目標(合理性建議)
國內醫院數字化建設經過20年的風風雨雨一直走到今天,有許多醫院在經歷這一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學習和總結經驗,甚至為此交了大量的學費。對從事著一行業系統開發的企業來說也同樣經歷了這一過程。企業在經歷了這幾十年的大浪淘沙及風風雨雨的磨練,充分體現了優勝劣汰的原則,大量不稱職的企業自然被淘汰。真正在這一行業中認真鉆研技術,踏踏實實為醫院服務的企業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壯大,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到目前為止,這類企業已具備了對中國數字化醫院發展過程的控制能力及前瞻設計的能力,也具備能為醫院自身數字化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和正確掌握數字化醫院的實現過程的能力。我們的企業正好屬于此種類型中的佼佼者。下面我們將依據自身在數字化醫院建設方面的經驗為昆醫附一院的數字化建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及逐步實現的方法。盡量避免昆醫附一院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彎路,更重要的是投入的浪費,使其穩步的快速走入全國數字化醫院建設的最前列。
一個醫院如果想在全院實現數字化,最終的目標對大家來說都是十分明確的,所謂最終數字化醫院的目標通俗的講應該是全院的各項工作都在計算機網絡上進行(除臨床工作外),全院所有部門的數據都進入計算機并通過計算機的處理產生各種各樣的信息及指令。通過利用這些信息和指令來指揮全院各部門的工作,并將各部門的工作狀態自動調整到最優狀態。使全院在無紙化、無膠片化的狀態下協調的工作,為全院各部門及醫院的上帝病人提供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的最優服務,并同時使得醫院的利益最大化。明確這一目標并不難,難的是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對下列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并有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法及解決問題的手段。
一、總體設計、分步實施應具備的必要條件
為了醫院全面數字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如何根據不同情況化分各階段?這需要對數字化的建設具有豐富的經驗及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才可做到這一點。
在總體設計階段如何前瞻性地考慮解決方案。在每個階段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新技術的產生,階段內容都會發生變化。在每個階段中的階段驗收目標到底是什么?當預先制定的階段目標被一些不可抗拒的需求影響需改變時,如何最大限度地將醫院的投資風險降到最低,且保證質量。對各階段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風險的預估并需具備應對風險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在分各階段時,不是獨立地為完成這一階段目標而設計,應該是對這一階段和后續所有各階段進行關聯設計,預留好各種關聯的接口及關聯的處理方法。最終各階段之間能平滑過渡,形成一個封閉無縫隙的環,不存在階段與階段之間的痕跡,以免造成系統與系統之間形成不了一個整體。這種設計才是總體設計,否則將不但會給醫院帶來浪費而且還會存在大量隱患,甚至將來系統就在此崩潰。
二、醫院數字化建設的階段劃分
數字化醫院系統一般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管理信息系統,這一系統的最終目標是為醫院自身的經營管理服務。間接產生效益的部分。第二部分是臨床信息系統,這一系統的最終目標是為醫院的主產品醫療活動及主產品的主體,病人及醫護工作者服務的,是直接產生效益的部分。因此建設的各階段應圍繞這兩大部分劃分。但要注意對于這兩部分來說也有互相關聯的地方。
管理信息系統部分一般分為門急診階段、住院管理階段但有許多貫穿于全院的輔助系統,如藥品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它與前兩個階段都有關聯,不但如此而且此系統還與第二大部分臨床信息系統也有關聯,如合理用藥分析。尤其是在門急診醫生工作站與住院醫生工作站這兩個中都是具有管理信息與臨床信息雙重特性。因此這些階段不但要有階段的目標,還要有關聯性的系統設計,但在實施中是分步的。
上面將管理系統分為門急診管理階段、住院管理階段,這都是管理的初級階段,當門診或住院需進入流程優化階段時,此系統就進入了中級階段。管理的高級階段是從成本核算階段開始的。全院的成本核算對全院的管理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管理模式也應隨時改變,實際從中級階段開始,醫院的管理模式就應有較大的改動以適應系統的需求。成本核算階段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提供成本核算的結果數據,而更重要的是為醫院作為企業模式和零售業模式進行經營管理及客戶管理的基礎,使醫院適應市場經濟的競爭。此階段將成為今后數字化醫院中最重要的階段,因為它甚至決定了醫院的生存與命運。
臨床信息系統部分一般分為門急診醫生工作站、住院醫生工作站、檢驗信息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系統、ICU/CCU信息系統建設的各個階段,但這些階段都不是單純的只為臨床服務,要注意它們的關聯性。因此,又可劃分為管理階段與臨床階段,關聯的設計很重要,可減少投資,防止重復建設和使將來整個系統連不成一個整體。最終應消除管理與臨床的明顯界線,而達到完全從產生第一數據源的醫生處開始完成對病人的調度、跟蹤與服務。與此同時完成各種管理信息指令的自動生成。此系統最終的體現和目標就是完成“服務”兩個字。在臨床系統各階段中比管理系統各階段有一個特點,就是處理的數據類型較多,管理系統主要都是對字符進行處理,而臨床系統即要對字符型數據進行處理又要對信號型及圖像型這兩大類型的數據進行處理,因此不但處理的數量大,而且質量要求高,標準也要求多,這樣一來就需要加強質量控制階段的設計,其難度比管理系統中的質量控制階段的設計要大。
臨床系統的高級階段,應該是計算機輔助診療系統的產生,目前初級的也有人把它簡單地叫做臨床路徑,也就是醫生在對病人的治療活動中依靠總結臨床診療活動而產生的經驗數據,系統通過這些數據做出輔助性的診療活動安排,這條路還很遠。將會有大量的付出及整個醫療衛生界的認可及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