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oc電子病歷軟件主要技術參數
一、系統參數
1.1主要參數
1) 采用J2EE建立跨平臺分布式應用系統,使用戶投入的硬件資源可以反復調配使用。
2) 支持目前的各種主流數據庫,如Caché、Oracle、DB2、SQL Server等。
3) 采用高度整合性的醫院信息系統集成產品,最大限度減少了原有軟件的修改工作。
4) 應用為B/S模式,使用戶維護人員僅需花精力維護服務器部分,改變了以往在大量終端上維護的麻煩。
5) 提供大量的跟蹤日志功能,幫助維護人員處理操作失誤和系統故障。
6) 可支持各種應用軟件技術,支持醫院現有系統的集成,支持HL7、IHE等醫院信息化集成國際標準。
7) 軟件采用J2EE架構,應用了XML Blaster等國際最前沿的軟件技術。
8) 支持各種相關國際標準(HL7、ICD9/10、DICOM等),提供HL7 CDA網關,能夠與國際醫療機構連接,交換病歷數據。
9) 提供各種工具支持XML病歷,從定義到輸入輸出,再到數據抽取分析,技術完整準確。
1.2具體參數介紹
上海力融電子病歷采用典型的J2EE系統架構,即業界標準的MVC架構,如下圖所示。MVC架構優于標準的三層架構,如圖3-1所示,是準四層架構。在數據庫端,系統支持多數據庫訪問;在服務器(即Server)上,原三層結構的服務層在J2EE架構中被分為兩層:商業邏輯(即數據業務訪問)和Model(即業務畫面流程);另外一層就是業務畫面,由于采用三層(準四層)結構設計,業務畫面隨時可以很容易地進行調整。
圖1-1 系統整體架構
上海力融電子病歷系統可以與醫院的HIS系統等其他信息系統實現無縫鏈接,形成“以病人為中心,服務于臨床”的全院臨床信息資源共享系統。通過系統接口,保證電子病歷系統與其它系統中數據保持同步。
與HIS系統的接口內容主要包括醫囑、ADT和轉床、轉組(診療組、護理組)、病人基本信息以及索引(病人、門診、住院)、醫療字典等。
上海力融電子病歷系統以國家衛生部2002年頒發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規范》中電子病歷相關部分的內容為準則,開發設計了相應的功能,包括臨床診療中的門診醫生工作站、住院醫生工作站、住院護士工作站、醫務科工作站、護理部工作站等。系統符合現行醫院的體系結構、管理模式和運作程序,能夠滿足醫院的信息化需求。
系統的診斷內容中,西醫部分采用ICD-10標準,中醫部分采用國家《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的GB/T15657-1995標準。系統對設備的連接,按照HL7和DICOM標準進行,如對檢驗儀器,ICU/CCU,對電子顯微鏡。整個系統軟件從產品開發到實施,遵循國家軟件開發標準GB 8567-88。
系統采用聯機數據備份、聯機系統更新、聯機參數維護等技術,保證系統運行不被中斷。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資源占用衡定,總的服務響應數受到控制,每一服務結束時釋放所占用的資源。因此,系統長期運行過程中,系統既不會因為累積占用資源過多無法釋放而崩塌,也不會因為瞬間業務達到峰值而垮機。
系統中設置有病歷內容修改留痕功能,并與系統權限功能相配合,實現臨床需要的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用戶本人可以對自己書寫的病歷內容進行修改,而修改內容、修改時間、修改人等相關信息會由系統后臺記錄,并提供查閱功能。同時,上級醫生也可以對下級醫生書寫的病歷內容進行修改,而同級醫生之間不可以修改。
J2EE 安全模型允許配置一個Web或enterprise bean 組件,使系統資源只能由授權的用戶訪問。例如,一個Web組件可以被配置成提示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一個enterprise bean 組件可以被配置成只讓特定團體中的成員調用其某些方法。或者,一個servlet 組件可以被配置成讓某個組織中的所有人都能訪問其某些方法,同時只讓該組織中的某些享有特權的人訪問一些方法。同樣是該servlet 組件,可以針對另外一個環境而被配置成讓每個人都能訪問其所有方法,或者僅讓選定的少數人訪問其所有方法。
對系統中重要數據,如操作員密碼、權限、病人姓名等,在數據操作時系統進行關鍵數據庫表的DAC校驗。
1.3軟件環境參數
操作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