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HIS系統的現狀分析
1.HIS的定義
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在國際學術界已公認為新興的醫學信息學(Medical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美國該領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為醫院信息系統下了如下定義:利用電子計算機和通訊設備,為醫院所屬各部門提供病人診療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和數據交換的能力,并滿足所有授權用戶的功能需求。
2.開發醫院管理系統的意義
改善醫院管理,支持醫教研。我國醫院的信息處理基本上還停留在手工方式,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效率低,醫師護士和管理人員的大量時間都消耗在事務性工作上,致使"人不能盡其才";病人排隊等候時間長,輾轉過程多,影響醫院的秩序;病案、臨床檢驗、病理檢查等許多寶貴的數據資料的檢索十分費事甚至難以實現;對這些資料深入的統計分析手工方式無法進行,不能充分為醫學科研利用;在經濟管理上也因而存在漏、跑、錯費現象;醫院物資管理由于信息不準確,家底不明,積壓浪費,以致"物不能盡其用"。開發HIS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HIS系統的有效運行,將提高醫院各項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醫學科研、教學;減輕各類事務性工作的勞動強度,使他們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服務于病人;改善經營管理,堵塞漏洞,保證病人和醫院的經濟利益;為醫院創造經濟效益。
完整的HIS系統實現了信息的全過程追蹤和動態管理,從而做到簡化患者的診療過程,優化就診環境,改變目前排隊多、等候時間長、秩序混亂的局面。如目前多數醫院就診必須經過掛號、等候病歷、劃價、收費、取藥或治療一系列過程,一個患者少則排3次隊,多則5、6次,用于過程性的時間最少在1個小時以上,若實施HIS以后,每個病人用于診療的中間過程性時間會大幅度減少;假定一家醫院門診人次為2000人次/天,年門診250天,每人少花費半小時,則日節約1000小時,一年節約36萬小時,其產生的社會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是明顯的。同時HIS的實施也強化了醫院內部管理,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和時間,偽、冒、漏現象可以解決,也加速了資金周轉和減少藥品、器械等物資積壓。據估計如果全國有2000家醫院應用HIS,每年每所醫院增收節支、加速資金回籠和周轉、堵漏、減少物資積壓的回收資金方面的效益按20萬元估計的話(實際比這高),則年效益估計為40億元,十分可觀。但這往往不被人所認識。當然建立HIS更主要的還在于它對醫院管理、醫療質量和醫學研究的長期效應帶來的綜合效益。因此HIS的投資一般需做基礎性投資,誠如任何機構的統計部門那樣,它是花錢的部門,但其重要性是公認的,投資也是必須的。HIS的效益遠遠超出醫院本身,因為完整的病人醫學記錄是醫學研究的重要信息資源,這類資源在手工作業環境下,大部分被拋棄了。
3.國內外情況和發展趨勢
(一)國外的動態。
電子計算機在醫院的應用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60年代初,美國便開始了HIS的研究。著名的麻省總醫院開發的COSTAR系統是60年代初開始并發展到今天成為大規模的臨床病人信息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70年代,HIS進入大發展時期,美日歐各國的醫院,特別是大學醫院及醫學中心紛紛開發HIS,成為醫藥信息學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70-80年代,美國的HIS產業已有很大發展。
1985年美國全國醫院數據處理工作調查表明,1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80%實現了計算機財務收費管理,70%的醫院可支持病人掛號登記和行政事務管理。25%的醫院有了較完整的HIS,即實現了病房醫護人員直接用計算機處理醫囑和查詢實驗室的檢驗結果。10%的醫院(2530)有全面計算機管理的HIS。
微信掃一掃,獲贈400積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