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人民政府
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決定
(2006年5月19日)
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手段,是構建新型城市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舉措。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06〕10號)精神,現結合我區實際做出如下決定。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和政府主導原則,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工作目標。經過2-3年的努力,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站與二級綜合醫院相結合的城市醫療衛生服務平臺、社區衛生服務站與定點綜合醫院相結合的城鎮貧困人群醫療救助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使廣大居民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主要健康指標達到西部中上水平。具體目標是:
──按照2-4萬居民或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面積不少于800平方米;按照0.6-1.5萬居民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
──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6—8名工作人員,其中全科醫師和護士各不少于2名。
──實行藥品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和零利潤銷售,使社區居民平均綜合醫藥費用支出增長幅度顯著下降。
──基本建立起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鎮貧弱人群醫療救助制度。
──社區居民基本健康知識知曉率、計劃免疫接種率、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規范化管理率、婦女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老年保健管理率等指標明顯提高。
二、具體措施
(三)明確職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各級政府必須全面承擔起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責任。
(四)健全網絡。要制定《寧夏回族自治區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整合衛生資源,統籌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鼓勵大中型醫院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并對部分公立二級醫院和企業醫院進行結構和功能改造,將其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五市要以公立醫院為主體舉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其它各縣(市、區)根據規劃和居民需求,合理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并逐步將城鄉結合部的鄉鎮衛生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轄區人民政府原則上不再舉辦醫院,著力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五)加快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由各級政府負責解決。自治區補助資金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配備基本醫療設備,并加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各地新建居民小區,要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和配套設施列入建設規劃,并按照公益機構用房提供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
(六)加強培訓。自治區衛生廳要在2-3年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執業醫師和護士進行崗位培訓,以達到全科醫師和護士資格要求。培訓經費由自治區解決。建立醫學院校學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臨床實習制度,時間為2至4周。
(七)完善機制。社區衛生服務以社區、家庭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