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病理科操作技術
第一節 活體組織檢查
送檢標本
1. 送檢標本于手術切除后,必須立即投入10%甲醛中固定。大型標本在不妨礙病理檢查情況
下切開固定,固定液量約為標本體積的3~4 倍或以固定液蓋過標本為宜。直徑不超過1cm 者可用
“8:1:1”固定液固定,固定液量約為標本體積的20~30 倍,使標本在固定液中能自由浮動即可。
需作特殊物質顯示的標本可與本室聯系給予適當的固定液加以固定。標本容器應使用廣口加蓋者
為好,因為在組織固定過程中,可防止固定液揮發,標本固定后易于取出。遇傳染性標本(結核)
應注意勿污染容器的外表;標本容器上要另貼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標本名稱或送檢單聯號的
標簽號碼。如果同一患者從多處不同部位切除的標本,應分瓶盛裝,并在瓶上分別注明。不同患
者的標本不能放在同一患者的標本容器內,以免混亂、污染造成誤診;
2. 切取小塊組織作檢查時,切勿用有鉤鑷子夾取、擠壓和牽拉,否則會引起人為的變態,無
法作出確診;
3. 體液標本找癌細胞,要求越新鮮越好,因此,收集后必須立即送檢制作固定,各種體液標
本收集方法如下:
(1) 痰液,采取自咳痰的方式,以收集晨痰為主。患者于早晨起床后,咳痰前先用開水漱口,
清除口腔、鼻腔內的分泌物,然后開始咳痰,要收集確定是從肺深部咳出的痰為好。住院或門診
的患者,前者可由臨床醫師指導其咳痰,后者可由臨床醫師向其家屬說明咳痰方法后由家屬指導
收集痰液,并立即送檢;
(2) 漿膜腔積液(胸水、腹水、心包液等),抽取后立即注入含有抗凝劑(粉沫)的玻璃試
管內(用一般生化檢驗的抗凝管即可)5~ml 搖勻,或在積液中加入3.8%枸椽酸鈉水溶液抗凝(抗
凝劑與積液的比例是1:9 或2:8 之間),立即送檢;
(3) 尿液,以自排尿方法收集早上第一次全尿,不加任何防腐劑,立即送檢;
(4) 胃液,抽送空腹胃液;
(5) 鼻咽,陰道、食道拉網和腫物穿剌等脫落細胞標本由臨床醫師采集涂片固定后送檢。應
注意涂片制成后切勿干燥立即投入固定液固定;
4. 標本送檢前先填好標本送檢申請單,按申請單中規定的項目詳細填寫清楚,包括患者的永
久地址;
5. 速診活檢,預計在手術進行中須作活檢速診時,可在手術前一天與本室聯系,以便作好準
備,如果在手術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需要病理醫師臨場時,可電話通知本室立即前往;
6. 外地活體標本,應妥善盛裝后將標本容器密封包裝,以免郵寄途中破損。玻片標本可用硬
紙皮制成與蓋玻片大小相仿的紙夾,將蓋玻片標本夾好封妥用平信郵寄即可。
【標本收檢】
1. 收檢標本時,必須詳細查對標本與送檢單所署的標本名稱、患者姓名或送檢單聯號的標簽
號號碼是否相符,若發現有錯漏或疑問時立即與臨床有關醫師聯系,盡可能做到及時處理;
2. 檢查標本容器內是否加足了固定液,如固定液太少時及時補充。檢查使用的固定液是否恰
當,否則應及時更換固定液,如果的確無法補救時,應在送檢單背面記錄欄說明;
3. 收檢標本按活檢、體液二類分別編號登記。
【 活體組織取材】
1. 標本收集后,首先進行編號登記;
2. 標本取材前,應先校對送檢標本瓶上的標簽號碼、患者姓名以及標本性質、瓶數與送檢單
所描述的是否相符,然后才開始取材;
第八十二章病理科操作技術1419
3. 檢查標本,觀察其大小形態、色澤、硬度及肉眼病理改變并進行描述。檢查病變部位應按
診斷的實際要求取材,組織塊厚度不超過0.3cm,大小在22×22mm 范圍內,放入用鉛筆寫好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