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 安裝與配置說明 4
一、 操作系統的安裝和網絡配置 4
二、PACS軟件的安裝 5
三、DICOM參數配置 13
四、刻盤參數配置 18
五、相機參數配置 20
六、報告格式修改 22
七、軟件界面配置 24
1、ArchiveManager 24
2、ImageViewer 33
3、MasterFilm 35
4、Reporter 36
第二部分 軟件操作說明 39
一、基本功能簡介 39
1、系統登錄 39
2、結構介紹 40
3、選擇病人信息 42
4、查看圖像 43
5、書寫診斷報告 43
二、圖像傳輸 44
三、其他管理功能 44
1、條件查詢 44
2、病人信息編輯 46
3、病人信息刪除 46
四、光盤備份及恢復 46
1、光盤刻錄 46
五、 診斷報告 49
(一)、概念介紹 49
(二)、系統簡介 50
1、系統啟動 50
2、初始界面布局 50
(三)、功能詳解 52
1、報告模板 52
2、分類詞條 53
3、短語詞典 54
4、圖文報告 55
六、 圖像處理 57
(一)、系統簡介 57
1、系統啟動 57
2、結構介紹 57
(二)、功能詳解 58
1.1選擇 58
1.2關閉 58
1.3對比 58
1.4導出 58
1.5圖像選擇 60
2、圖像處理 61
2.1窗寬/窗位調節 61
2.2圖像反白 63
2.3圖像縮放/漫游 64
2.4圖像恢復 64
2.5圖像顯示方式 65
2.6圖像旋轉、鏡像 65
2.7測量及標注 66
2.8電影播放 71
2.9濾鏡 71
2.10分格操作 72
2.11血管狹窄分析 72
2.12心臟動態測量 73
2.13 DSA數字減影使用說明 75
2.14組織透鏡 77
2.15偽彩操作 77
2.16冠/矢狀位重建 78
2.17圖像裁剪 80
2.18圖像排序 81
2.19圖像拼接 81
2.20排版照相 83
2.21 定位線窗口 84
第三部分 備份與恢復說明 86
一、備份 86
二、恢復 91
第二部分 軟件操作說明
一、基本功能簡介
1、系統登錄
單擊屏幕左下角WINDOWS[開始]按鈕,選擇[程序]---[PACS]---[ArchiveManager]即可。或是從桌面雙擊圖標 也可啟動系統。
此時出現用戶登錄界面:
此時系統提示輸入用戶編號及口令,編號、口令輸入正確后方可進入系統。如果編號或口令有錯誤,請向系統管理員詢問。
2、結構介紹
如果用戶熟悉Windows的“資源管理器”,則對上面的界面一定不會感覺陌生。在上面的界面中,用戶操作區域被分成了三個區域,最上面的是系統區,包含菜單、工具條、查詢條等一些功能;左側為設備列表區,它為一個樹形結構,是系統所有影像存貯區域的主索引;右側為信息列表區,它可以列出左側所選設備的病人信息詳細列表。
下面著重介紹以下區域:
設備索引區域
在詳細介紹之前,首先簡要說明一下“設備”的概念。設備就是有自己獨立消息對列、獨立處理方法、獨立線程分配的單元對象。這樣說可能比較抽象,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可以把設備看成是“能保存圖像的地方”,這個地方可能是指本地硬盤,或是一臺CR機,甚至可能是Internet上的一臺影像服務器。用戶操作時不需要關心它的物理位置在什么地方,只需挑選自己感興趣的病例即可。
舉例說明:我要查看一下CT機上所有的病人信息目錄,這此您只需點擊 即可(見上圖圈內)。同樣要看其他地方里的圖像,只需要直接點擊它的圖標就可以了,例如上圖就是列出了本地數據庫中的所有病人信息。
注意:由于此區域的設備標識與個數是由管理員來設定的,所以您看到的實際界面可能與上圖并不相同,但它的操作方式是相同的。
病人信息列表區域
這個區域列出了所選設備的病人信息目錄。它是用戶日常操作的主區域,設備從左側來選定。它有多種顯示方式(大圖標、小圖標、列表、詳細資料),圖例:
(大圖標) (詳細資料) (小圖標)
可有多種方式來變換顯示方式。可以選擇工具條上的“查看”功能、或主菜單的“查看”項、或右鍵菜單的“查看”子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