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醫囑生命周期模型探討
黃新霆① 俞汝龍① 俞柏青① 仇玉敏①
①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衛生部《電子病歷管理辦法》研究課題組,100191,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 號
摘 要 提出了一個電子醫囑的生命周期模型,這個的模型包括三個軸:電子醫囑的階段,各個階
段中電子醫囑相關的角色和跟電子醫囑操作的相關的動作。這個模型還包括了描述誰(角色)能夠對電
子醫囑進行什么操作(動作)及哪類電子醫囑在什么階段能進行操作的規則。
關鍵詞 電子醫囑 生命周期 模型
1 背景
醫囑指醫生根據病情和治療的需要對病人在飲食、用藥、化驗等方面的指令。在臨床醫療活動
中,由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結合自己的知識作出臨床干預醫囑,并由護士審核后,交由護理人
員、檢查檢驗醫師、藥劑人員等執行,執行結果反饋給醫生,這一過程就是醫囑的一個生命周期,
但長期以來,由于手工模式下的限制,醫囑管理存在嚴重的脫節,在住院流程中醫生開立醫囑后由
護士審核轉抄后,要再填寫領藥單、收費單、檢驗申請單、檢查申請單等各種單據,執行過程中,
還要填寫口服藥單、靜推單、肌注單、輸液單、貼瓶單、治療單、護理單、飲食單和各種執行單、
檢驗報告單等。這一過程極為煩瑣,又涉及多個部門和人員,導致容易出錯。這種模式下很難實現
醫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直接后果是導致無法對醫囑的狀態進行追蹤,醫囑執行過程無法控制,醫
療計費容易出錯等,間接則導致各部門信息不暢而導致醫療差錯,進而引起醫療糾紛。
隨著醫院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的重點從以財務為中心轉向以臨床為中心,在這一轉變過程中,
醫囑是連接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系統和以臨床為中心的系統的核心紐帶,也是以臨床為中心的各個
系統交互的核心內容。在我國,許多醫院已經將醫囑轉成電子醫囑,在轉變到電子醫囑時,傳統的
工作流程將發生變化,例如醫囑通過電腦系統下達醫囑后,將不需要護士轉抄,而有些方面工作流
程將需要保留,如護士審核、簽字等。
電子醫囑可自動生成各種單據,并可對醫囑的流程進行管理控制,還可與各種知識庫結合提供
臨床決策支持,從根本上革新了醫囑各個環節中手工操作容易出錯的弊端,所以電子醫囑是既是現
有醫囑的電子化,又提供了超越現有醫囑的功能。在電子醫囑模式下,可實現下對醫囑全生命周期
的跟蹤和管理,解決長期以來困撓醫院管理的一大難題,使醫療質量管理可以由事后的管理轉變為
事前、事中的實時管理。
2 醫囑的屬性
不同的醫囑其生命周期過程是不同的,要分析電子醫囑的全命周期,得先從分析醫囑的屬性開始。
醫囑從開立起,就被賦予了特殊屬性。醫囑有以下幾種重要屬性:下達醫生和科室,醫生具有如醫
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等級別,科室具有如內科、外科等分類;時間屬性,分為下達時間和執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