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競爭與營銷戰略組合研究
本文 分析 了價格競爭策略之所以在我國成為最為常見的競爭手段的原因,認為要將價格策略的運用納入營銷戰略的系統里去考慮,系統地運用各種營銷策略來和價格策略搭配,通過營銷戰略組合來發揮價格競爭的顯著作用。
我國價格競爭的概況
本文討論的價格競爭指 企業 在對實際成本、自身實力和對營銷環境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的正當的低價競爭策略,與低價傾銷等不正當競爭有本質的區別。價格競爭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市場競爭中最為常見而又非常強有力的競爭手段,“大降價”現象數見不鮮,“價格戰”頻頻爆發。隨著買方市場的逐漸形成,上世紀80年代末激烈的價格競爭時有發生。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供過于求的矛盾加劇,各行業中價格競爭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激烈,在VCD、DVD、彩電、熱水器、微波爐、空調等許多行業發生激烈的價格戰.如今,卷入價格戰的還有IT產品、通訊產品、鋼鐵、 旅游 、電信服務、百貨、報業等眾多行業。總的來說,價格競爭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我國的營銷環境使價格競爭成為重要競爭手段
供求關系變化,買方市場形成
近年來我國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形成了買方市場,我國市場上普遍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迫使企業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而運用降低價格的策略進行競爭。在1993年我國明顯地進入買方市場階段,1996、1997年間,供過于求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買方市場的 發展 越來越快,1998年以后,我國全面形成買方市場。1998年下半年,據國內貿易局對直接關系到人民生活、生產的600多種主要產品供求總量排隊分析,供求基本平衡和供略大于求的產品占94.7%,供不應求的商品只占5.3%;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中國 社會 總供給超過總需求約10%;據有關方面統計,到1998年底,全國各種產品的庫存累計已達3萬多億元,相當于全國GDP的40%,表明當時的市場已具備了買方市場的主要特征。入世以后,國內市場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我國市場上供方的競爭更加激烈。國內企業與進入我國的跨國公司相比,在品牌、技術、資本等方面都明顯地落后,因而運用價格策略來爭奪“中、低端市場”對于我國企業來說尤為重要,這樣也使得價格競爭的作用更為突出。
行業中“同質化”競爭者迅速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