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1日,致力于衛生信息標準開發的國際組織HL7的《電子病歷系統功能》獲得美國國家標準局(ANSI)正式批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關于電子病歷的國家標準。該標準前后歷時7年、近千人參與完成,集中了世界上眾多該領域專家的心血和智慧。
該標準的施行不僅對于美國電子病歷開發和應用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于還處在衛生信息交換標準和機制的制定與建立過程中的我國同樣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2007年2月21日,致力于衛生信息標準開發的國際組織HL7宣布《電子病歷系統功能(ANSI/HL7 EHR)》(以下簡稱《EHR功能》)獲得美國國家標準局(ANSI)正式批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關于電子病歷的國家標準(本文為了敘述方便將EHR譯為電子病歷而不是電子健康檔案)。
在這以前,HL7雖然已有多個標準獲美國國家標準局批準,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如ANSI/HL7 V3規范、ANSI/HL7 V2.5(含V2.3、V2.4)、ANSI/HL7 V2 XML等,但這些都只是信息交換基礎標準。《EHR功能》規范了電子病歷系統(EHR-S)應該具有的基本功能,使EHR-S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對EHR有統一的理解。因此,《EHR功能》可用于建立EHR-S產品質量認證的工業標準,正如美國衛生信息技術認證委員會(CCHIT)主席Mark Leavitt博士所說: “CCHIT祝賀《EHR功能》被批準為國家標準,《EHR功能》為CCHIT制定EHR-S的質量認證標準提供了一個初始框架。”
電子病歷系統標準的產生
在2006年7月,美國衛生信息技術認證委員會首次認證了一批用于門診(移動醫療)的電子病歷產品,要求是所有認證產品都要100%通過功能和安全性測試,同時要具備初步的互操作功能,如電子傳輸試驗室的檢驗結果。這次認證是美國衛生信息產業的一個里程碑,從此,門診電子病歷產品的質量檢測就有了量化標準,而HL7標準將為門診電子病歷產品提供質量認證的基礎。
“HL7標準是門診電子病歷產品質量認證的基礎,HL7組織已經成為CCHIT最重要的合作伙伴。”Mark Leavitt博士補充說。
《EHR功能》的試行草案(EHR DSTU)開始于2004年7月27日,這一年的1月20日,美國總統布什宣稱已經制定了一份計劃,確保大多數美國人在今后10年內擁有電子健康記錄。同年5月6日剛就任美國國家衛生信息技術協調官的David J. Brailer博士在談到試行草案時披露,這份計劃就是建立國家衛生信息架構(NHII)。EHR標準就是保證NHII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
“試行草案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美國的IT企業響應衛生信息化的挑戰。”時任HL7主席的Mark Shafarman在草案試行發布會上強調說。根據Shafarman的說法,試行草案凝聚了美國和國際上數百名衛生IT界精英的心血。
HL7一直在和美國EHR合作組織(EHR Collaborative)協作,通過標準制定推動衛生信息的互操作。EHR Collaborative由7個機構組成,即美國衛生信息管理協會(AHIMA)、美國醫學會(AMA)、美國醫學信息協會(AMIA)、衛生信息管理CIO學會(CHIME)、電子醫療計劃(eHI)、衛生信息系統與管理系統協會(HIMSS)及衛生信息技術洲際聯盟(NAHIT),代表了電子病歷各方面的利益相關人,如臨床醫生、醫療服務的提供方、支付方和購買方、科研人員、IT生產廠商和服務廠商、信息主管、公共衛生機構、衛生行政機構等。從2001年開始研究,草案歷時3年才在美國得以試行。
草案曾在2003年9月HL7工作組的第一次投票中一度被否決,2004年7月草案通過后又經過2年多試行,2007年2月才被美國國家標準局批準為正式批準。
電子病歷系統標準的主要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