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醫療信息化的需求及體系建設
發布時間: 2010-08-02 14:25 來源: 賽迪顧問 作者: 信息化咨詢中心 副總經理 賈寧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醫療水平與效率直接影響到民生問題,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提高國民醫療水平的必然要求,對于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有深遠的影響。
醫療改革的不斷推進加速了醫療信息化推進速度,應用水平不斷升級。區域醫療信息化是整個醫療行業的信息化進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其水平的高與低,不僅直接影響醫療信息化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區域總體信息化建設的水平,是區域現代化的特征和標志。總之,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是提高國民醫療質量的重要基礎,區域醫療信息化分析與規劃應貫穿于整個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過程。
一、區域醫療信息化的背景分析
1、 Political(政治)分析
據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即新醫改),領導層要求抓好五項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信息化在上述五項改革中都處在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國將逐步建立構建覆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中心、醫療機構等的高效、快速、通暢的信息網絡系統,觸角將延伸到城市社區和農村衛生室,并建立統一的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
2、 Economic(經濟)分析
隨著中國近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關注民生、改善生活”越來越成為國家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國家2009年4月公布的4萬億元投資清單中,其中投資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1500億,約占總額度的4%。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09-2011年各級政府將投入8500億元用于推動五大改革,而醫療信息化建設將成為醫療改革的重要舉措。
3、 Social(社會)分析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社會普通家庭都會碰到的問題,常常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就會拖垮一個中等收入的幸福家庭。區域醫療信息化正在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區域醫療信息體系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的基本構架,也是衛生相關信息的重要采集源頭。因此,完善區域醫療信息化不僅有助于完善和規范區域衛生服務的功能、提高區域衛生服務質量、推動區域衛生服務體系的深入發展,而且有助于促進醫療信息系統的整體進展、加快醫療信息化建設步伐。
4、 Technological(科技)分析
“信息化”作為支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RFID、GPS、GPRS、無線傳感網絡、條碼等技術對IT硬件和醫療設備的應用;云計算、云存儲的應用減少各個醫療機構在信息化上的投入,減少軟件的重復建設和開發;安全域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個人健康檔案和醫療信息的安全性問題;SaaS技術的應用將大大地降低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成本、周期,降低醫院信息系統的硬件和軟件維護的成本。智慧的、標準化的區域醫療新技術將成為實現醫療信息互連互通,業務、流程、服務和管理的協同與整合的重要推動力。
二、區域醫療信息化的現狀與問題
1、 運營管理
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最重要的是“統籌規劃”。在部分醫療信息化建設好的區域,單位信息化建設已基本到位,并能夠支撐各自日常業務的需要,但如果業務超越本單位,則數據和信息無法達到傳輸和共享。按照這種趨勢發展,必然又是重復的基礎設施投資,在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上舍不得花費人力和時間進行全盤規劃,到頭來將是“費”和“差”。
2、 應用績效
轉診過程中的信息共享和互認機制,醫療信息在區域范圍內的流動和共享,區域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等問題都或近或遠地影響著區域醫療信息化的下一步推進。中國區域醫療信息化盡管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