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醫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系統的建設,電子健康檔案(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s,EHR)的概念正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目前,病人就診往往在多家醫院進行,門診病歷、出院小結等就診記錄易遺失,就診過程中醫生對病人的既往信息不能及時掌握,各醫院之間的信息無法共享,使得重復檢查和重復開藥不可避免,延長了診治時間,病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未能得到一個完整的資料,既加重了病人的負擔,也不利于醫生對病人病史的掌握,還加大了政府的負擔,降低了社會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電子健康檔案正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來的。
電子健康檔案(EHR)是以個人健康、保健和治療為中心的數字記錄,是以人為本的數字化健康檔案。EHR 跨越不同的機構和系統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實現醫療信息交換和共享,將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健康護理、推進病人康復和降低醫療費用提供有效的手段。
電子健康記錄以數字化方式匯集了個人的健康信息,任何時候都能提供給授權用戶在醫療活動中使用。與電子病歷系統(EMR)不同的是,它匯集了來自不同系統、不同醫療機構的診療、保健信息并共享給授權的醫療活動參與方使用;而電子病歷則僅包含病人在一家醫療機構就診時的醫療信息。
EHR系統在醫院領域的應用:
EHR 系統以自然人為核心,記錄了從出生至死亡整個生命歷程中的健康、保健、醫療信息,這些信息來源可以是其它機構或其它系統,如醫院電子病歷系統、社區醫療系統、婦幼保健系統、社保系統等,也可以在自身系統中產生。
醫院可以通過EHR展開健康管理服務與營銷
建立醫院VIP客戶的電子健康檔案
建立社區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
建立農村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
建立企業員工的電子健康檔案
建立學校學生的電子健康檔案
建立計生站育齡婦女的電子健康檔案。
個人健康相關的生物醫學信息,能綜合反映生活方式以及體力活動等因素對個人健康狀況的影響。收集這些健康信息,可以發現導致慢病發生與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慢性病發病的早期,即在沒有出現可明確診斷的癥狀之前,通過動態觀察這些生物醫學信息的變化,可以做到慢病的早發現與早治療,從而有效預防慢病的發生與發展。由此可見,準確、如實地收集個人健康信息,是成功地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健康狀況評估
飲食指導 營養指導 運動指導 疾病預防
合理用藥生活方式指導
心理咨詢 慢性病的養護
牙齒和眼睛的保護 皮膚健康及減肥指導
性健康和性疾病 婦幼保健
個人疾病危險性評價是以國外的疾病預測模型為基礎,利用與慢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的多種生物醫學標記物以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