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區域醫療協同服務平臺建設方案
東華軟件股份公司
二OO九年九月
目 錄
第1章 項目概述 6
1.1 項目背景 6
1.2 現狀分析 8
1.3 需求分析 9
1.2.1 居民個人 10
1.2.2 醫療衛生服務機構 10
1.3.2.1 醫院 10
1.3.2.2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1
1.3.2.3 婦幼保健院 11
1.2.3 公共衛生專業機構 12
1.3.3.1 疾病控制中心 12
1.3.3.2 衛生監督機構 12
1.3.3.3 急救中心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機構 13
1.3.3.4 健康教育中心 13
1.2.4 衛生行政部門 13
1.2.5 其他衛生相關單位與部門 14
第2章 區域醫療協同服務平臺總體設計 15
2.1 總體目標 15
2.2 區域醫療協同服務平臺建設內容 16
2.3 平臺框架設計 16
2.4 平臺構件組成 17
2.2.1 注冊服務 17
2.2.1.1 個人注冊服務 18
2.2.1.2 醫療衛生人員注冊服務 18
2.2.1.3 醫療衛生機構注冊服務 18
2.2.1.4 醫療衛生術語和字典注冊服務 19
2.2.2 醫療信息數據存儲服務 19
2.2.2.1 居民健康檔案 19
2.2.2.2 衛生資源 19
2.2.2.3 其他 19
2.2.3 醫療衛生信息共享和協同服務 19
2.2.3.1 個人基本信息域 20
2.2.3.2 主要疾病和健康問題摘要域 20
2.2.3.3 兒童保健域 20
2.2.3.4 婦女保健域 20
2.2.3.5 疾病控制域 21
2.2.3.6 疾病管理域 21
2.2.3.7 醫療服務域 21
2.2.4 全程健康檔案服務 21
2.2.5 醫療機構內部信息系統數據交換 22
2.2.5.1 公共基礎功能 22
2.2.5.2 信息注冊功能 23
2.2.5.3 業務相關功能 23
2.2.6 數據倉庫 24
2.2.7 健康檔案瀏覽器 25
第3章 區域醫療協同服務平臺技術架構 26
3.1 總體技術架構 26
3.2 數據共享和交換方案 27
3.2.1 基于企業服務總線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平臺 27
3.2.2 數據采集和交換方式 29
3.2.3 業務組件服務 33
3.2.4 配置管理 43
3.2.4.1 用戶管理 43
3.2.4.2 權限管理 44
3.2.4.3 系統配置 44
3.3 數據存儲技術方案 44
3.3.1 數據存儲結構 44
3.3.2 技術方案選型 48
3.4 數據展示技術方案 50
3.5 健康區域病人主索引(HRPMI) 50
3.6 安全保障體系方案 51
3.6.1 安全等級 52
3.6.2 物理安全 54
3.6.3 系統安全 54
3.6.4 數據安全 54
3.6.5 應用安全 55
3.6.6 統一身份認證 56
3.6.7 安全管理 56
3.7 標準規范管理方案 57
3.7.1 標準規范建設原則 57
3.7.2 遵循與參考的標準 57
3.7.3 標準規范體系管理 58
第4章 平臺信息系統業務應用系統設計 59
4.1 “銀醫卡”系統建設 59
4.1.1 “銀醫卡”概述 59
4.1.2 服務內容 60
4.1.3 其他功能 61
4.1.4 銀醫卡看病實例 62
4.2 數字化醫院信息系統 62
4.3 區域醫療協同信息系統 63
4.3.1 愿景 63
4.3.2 功能設計 64
4.3.4.1 醫療咨詢功能 64
4.3.4.2 醫療協作功能 64
4.3.4.3 服務預約 64
4.3.4.4 雙向轉診 65
4.3.4.5 遠程會診 65
4.3.4.6 遠程影像診斷 67
4.3.4.7 遠程心電診斷 67
4.3.4.8 健康促進功能 69
4.3.4.9 遠程醫學功能 69
4.3.4.10 數字化社區服務 70
4.3.4.11 數字化醫院管理服務 70
4.3.4.12 醫療信息服務 70
4.3.4.13 政府監督管理 71
4.3.4.14 供應保障服務 71
4.3.4.15 PORTAL 服務 71
4.3.4.16 數據挖掘和決策支持系統 71
第5章 硬件網絡平臺設計 75
5.1 硬件網絡平臺整體設計方案 75
5.2 數據庫服務器建設方案 77
5.2.1 系統設計原則 77
5.2.2 分布系統的企業緩存協議(ECP) 78
5.2.3 數據庫服務器選型 81
5.2.4 數據庫服務器建議配置 82
5.3 數據備份和恢復方案 83
5.3.1 備份需求分析 83
5.3.1.1 方案設計考慮 83
5.3.1.2 備份需求描述 84
5.3.2 TSM存儲解決方案 84
5.3.2.1 方案簡介和產品選型 84
5.3.2.2 TSM解決方案架構及功能 85
5.3.2.3 方案特點 87
5.3.3 數據備份策略建議 87
5.3.4 數據恢復策略建議 88
5.4 PACS&RIS服務器建設方案 90
5.4.1 PACS&RIS概述 90
5.4.2 PACS&RIS服務器選型 91
5.4.3 PACS&RIS服務器建議配置 91
5.5 視頻服務器建設方案 92
5.5.1 系統整體設計和規劃 92
5.6.1.1 系統服務器硬件要求 92
5.6.1.2 會議室和桌面終端硬件部署 92
5.6.1.3 與硬件視頻會議設備互通 94
5.6.1.4 系統應用模式 95
5.5.2 V2 Conference 5視頻會議產品介紹 97
5.6.2.1 V2 Conference 5產品概述 97
5.6.2.2 V2 Conference 5系統結構 99
5.6 遠程心電系統建設方案 101
5.7.1 網絡結構 101
5.7.2 物理鏈接 102
5.7.2.1 網絡 102
5.7.2.2 設備 103
5.7.3 心電系統服務器選型 103
5.7.4 心電系統服務器建議配置 104
5.7.5 系統部署 104
5.7 門戶系統建設方案 106
5.7.1 門戶服務器概述 106
5.7.2 選型 106
5.7.3 建議配置 106
5.8 WEB系統建設方案 107
5.8.1 Web服務器概述 107
5.8.2 選型 107
5.8.3 建議配置 108
5.9 遠程會診系統設計 108
5.9.1 遠程會診系統 108
5.9.1.1 遠程會診系統組網方案 108
5.9.1.2 遠程會診系統效果 109
5.9.1.3 網絡系統 110
5.9.1.4 視頻采集設備 113
5.9.1.5 音頻采集設備 113
5.9.1.6 顯示設備 114
5.9.1.7 會診管理設備 114
5.9.2 遠程心電科室會診系統 115
5.9.2.1 心電工作站選型 115
5.9.2.2 視頻音頻設備選型 115
5.9.2.3 46寸液晶電視選型 115
5.9.3 放射科室會診系統 115
5.9.3.1 灰階顯示器選型 115
5.9.3.2 影像工作站選型 115
5.9.3.3 視頻音頻設備選型 115
5.10 單個入網醫院會診系統設計 116
5.10.1 單個入網醫院會診系統 116
5.10.2 網絡設備 116
5.10.3 遠程預約掛號設備 116
5.10.4 遠程會診設備 116
5.10.5 心電遠程診斷設備 117
5.10.6 放射科室設備 118
第6章 項目實施 119
5.1 實施策略 119
5.2 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布署模式 120
第1章 項目概述
“新醫改”方案把“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列為“八大支柱”之一,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遇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這就要求衛生信息化建設必須服務于服從于醫改,從而決定了衛生信息化建設思路必須擯棄原有單個業務驅動模式,重點轉向“以人為本”的健康信息系統建設,以健康檔案的為核心的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建設將成為衛生信息化新的建設重點。
1.1 項目背景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正式發布了。從現在起到2020年將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給居民健康帶來新的嚴峻挑戰。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將提出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了我國醫療衛生制度、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衛生管理、運作體制即將出現的重要轉變:
1) 醫療衛生制度的轉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將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由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
2) 醫療模式的轉變,強調以預防為主,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通過加強由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提供的以個人健康檔案為核心的疾病預防、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等服務,將晚診、晚治的費用昂貴的臨床醫療,變成早診、早治的代價較小的預防醫療;
3) 醫療服務模式的轉變,建立分級協作醫療服務模式,農村建立縣級醫院為龍頭,以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城市建立以社區醫療機構中心(醫療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服務網絡,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充分利用和發揮各級醫療資源的作用;
4) 區域醫療中心服務體系。區域醫療中心是指為一定區域內居民提供代表該區域先進水平的醫療服務,承擔一定的人才培養、醫學科研、教學等任務的醫院,區域醫療中心同時承擔服務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和技術支持。區域醫療中心按照服務的地域范圍和醫療輻射能力分為國家、省級、地市級和縣級醫療中心。
5) 公立醫療機構收入機制的轉變,為保證醫療服務的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公立醫院機構的收入,將從醫療服務費、藥品加成和政府財政補貼三個渠道逐步變為醫療服務費、政府財政補貼兩個渠道,基層醫療機構將逐步實現收支兩條線;
6) 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的管理職能將變成服務職能,強調政府在醫療衛生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突出政府在醫藥衛生體制中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監督”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