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項目需求
為實現對各級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統一協調指揮,實現衛生應急數據及時準確、信息資源共享、指揮決策高效。根據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與決策系統建設指南》、我市創建江蘇省衛生應急工作示范縣(市、區)活動實施方案,常熟市衛生局擬建立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之上的常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
一、項目概述
本項目分二個分包進行采購,第一包為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第二包為視頻會議、監控系統。投標人可以投其中一個分包或全部分包,但同一分包內容不得拆開投標或只投其中的部分內容。其中任何一個分包均不接受聯合體投標,且中標后不允許轉包。
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和視頻會議、監控系統作為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的組成部份,應協調一致,同時建設、調試和使用。由第一包中標人對第一包和第二包完成系統總集成。
二、通訊線路
1、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采用衛生信息網線路(原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電信VPN專網);會議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采用中國電信光纖;無線采用中國電信3G網絡。
2、視頻監控和會議系統(會診系統)部分:經綜合考慮,衛生局不單獨建網(MCU不在本次采購范圍內),但需采購相關終端設備。視頻監控采用中國電信全球眼方案組網;會議系統(會診系統)采用中國電信新視通方案組網;車輛GPS定位由中國電信完成。
第一包: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
在常熟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基礎之上形成一個覆蓋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的信息化網絡,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分析、預案確定及應急啟動的全過程信息化、自動化和網絡化管理。
第一部份 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總體要求
一、質量標準要求
先進、主流、可靠、安全、開放、實用、性價比好的系統架構。
二、性能要求
具備大數據量處理能力和實時快速響應,滿足決策支持的應用需求;具備流程管理能力,滿足流程定制的管理需求;有較強系統自動監控能力;系統要能夠連續不間斷工作;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易操作、易管理,應具有良好的用戶操作界面;可擴展性強,具備平臺特征。
1、必須是構件化、面向對象的,可做到靈活擴展。
2、系統采用三層架構的體系結構,應充分考慮到系統今后縱向和橫向的平滑擴張能力。
3、在網絡穩定(帶寬128K)的環境下操作性界面單一操作的系統響應時間小于10秒。
4、支持最高250個并發用戶,正常50個并發用戶的性能要求。單臺電腦在不退出本信息系統的前提條件下,可同時進行多個子系統的信息錄入或操作,
5、支持年數據量為5千萬記錄數、30GB的數據量。
6、系統應提供7×24小時的連續運行,平均年故障時間:<3天,平均故障修復時間:<2小時。
7、系統安全特性、訪問控制須到頁面級。
8、具有較強的系統安全性和災難恢復能力。
三、技術要求
1、采用業界成熟技術,軟件系統采用B/S結構,并符合三層結構的模型,同時,對客戶端采用Web化的B/S架構,對于終端用戶來說,不需要安裝復雜的客戶端軟件(部分需求中說明的系統除外),減少系統磨合和大量用戶培訓工作。系統正常操作響應時間≤5秒。
2、應用集成中間件平臺應采用消息機制,基于消息中間件的方式進行交互,可采用成熟的技術框架,并符合XML技術數據傳輸格式規范。與HIS系統接口的前置機采用數據交換平臺的客戶端。
3、數據庫、應用服務器系統平臺:WINDOWS 2003及以上版本、LINUX等
4、數據庫:ORACLE 10i 以上版本。地理系統采用ArcGIS產品。
5、利用衛生局現有的衛生信息網(VPN電信專網)組成衛生應急指揮系統網絡。
6、系統支持無線網絡接入,支持移動指揮辦公。
第二部份 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功能和組成
一、遵循的標準規范體系
1、國家、衛生部標準:
衛生部《地市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建設技術指南》;
衛生部《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試行)》;
衛生部《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
衛生部《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
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
衛生部《醫院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規范》;
衛生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年)》。
2、業務規范:
衛生部、衛生部應急工作辦公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江蘇省衛生廳、蘇州市衛生局及我市有關衛生應急工作的有關業務規范、工作流程、文件和要求。
二、應急機構
本系統所涉及的衛生應急機構主要包括市衛生局(市衛生應急指揮與決策中心),醫療救治機構(市級醫院、衛生院)、市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急救中心、血站、醫學檢測中心、婦保所等衛生機構,共40多個衛生機構。在三家市級醫院(包括二院傳染病分院)、急救中心、10個建制鎮衛生院設立固定分中心;現場指揮車作為移動分中心。 現場檢測車作為移動檢測實驗室。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類和分級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類型可以分為傳染病爆發流行、食物中毒、職業中毒、農藥中毒、環境衛生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群體性免疫接種服藥不良反應事件、放射衛生事件、菌毒種丟失事件、醫院內感染事件、流感樣病例暴發、化學中毒、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等其他突發事件等。鑒于SARS和甲型H1N1流感事件,傳染病方面應該將常規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分開設計。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等級: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一般(IV級)、未分級。
四、衛生應急指揮信息系統業務流程及需求分析
1、業務流程
根據衛生應急管理的工作階段,衛生應急業務工作按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總結評估的流程進行運行,循環反復,不斷提升應急處理能力。
2、業務需求分析
針對衛生應急工作任務,應急系統可提供的功能需求包括:
(1) 應急準備
①收集、管理衛生應急工作有關工作規范、應急預案與知識經驗等相關資料,包括從上級衛生部門共享的資料,以及本級在工作中積累的資料。
②通過常熟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對應急物資及其調用情況進行實時管理,并能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展示,包括GIS 空間展示,以進行應急能力評估及物資儲備科學性評估等。
③收集、管理本區域的社會經濟、歷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事件危險因素等信息,并可進行多種分析、展示,包括 GIS 展示。
④對衛生應急隊伍的各方面信息進行管理,包括成員組成、應急經驗、裝備情況等。
⑤對衛生應急專家的相關信息進行管理,包括單位、專業特長、應急經驗、聯系方式等。
⑥對應急培訓、演練、督導等信息及相關文件進行管理。
⑦對典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案例進行管理,為應急處置提供參考。
⑧對本地的歷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管理,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提供數據支持與決策參考。
⑨模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將整套的應急指揮系統完全投入實戰演習,從而檢驗應急指揮系統的運轉能力。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
①通過常熟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獲取有關突發事件或應急資源的實時數據,并支持人工錄入數據,對采集的數據及有關信息核實情況進行管理。
常熟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是常熟市建立的完全符合國家衛生部《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標準的區域信息平臺。
平時: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獲得區域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和人力資源,評估應急能力,做出各應急預案,并建立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機制。
戰時: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利用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科學的危機處理方法和現代的管理手段實現對突發事件相關數據的采集、危機判定、決策分析、命令部署、實時溝通、聯動指揮、現場支援等功能,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危機事件做出最快的反應,采取合適的措施預案,有效地動員和調度各種資源進行指揮決策。指揮機構可及時、有效地調集各種急需的資源,實施疫情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②對于已知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既定的各類預警方案由系統自動提請進行事態評估,通過各種途徑通知有關人員,并按照有關規定,在需要時向上級衛生應急指揮系統推送信息。
③對于各項不明原因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已定義的預警條件提前進行事態評估,如根據指定的可疑癥狀人群數量制定預警上限。
④對于接收到的各種突發事件信息,根據預設的報警規則,以信息滾動條、短信通知等方式進行相應的信息發布。
(3) 應急處置
①接處警管理:通過各個監測信息系統收集到的各項數據,經過各種分類統計、態勢分析、GIS 顯示與分析信息,完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評估、接警、應急值守、事件通知、值班排班等工作。同時對接警信息進行排疑和事件判定。
②事件報告:與國家直報系統實現對接,并根據預案流程進行事件進程報告、簡報、業務專項報告。
③現場處置:完成現場處置的諸如處置方案制定、流行病學調查、消毒等各項業務,并通過數據采集體系及時將處置信息上報至指揮中心,為指揮決策提供數據依據。
④資源調配:查詢各指定區域的衛生應急資源的儲備、產能情況,進行科學分析與直觀展示,為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緊缺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決策提供支持。
⑤決策支持:基于各類報告、現場處置、資源管理及其他應急支撐業務系統收集到的信息,利用GIS、BI等多種技術手段對事件動態信息進行面向主題展示。包括事件進程控制視圖、事件三間分布、資源需求及分布配置情況等信息。
⑥指揮調度:利用基礎設施平臺,在決策支持系統支撐下,完成應急現場指揮、會議會商、干預指令下達、資源調度、信息發布等工作。
(4) 響應終止與評估
①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展示,為事件結束判定提供決策支持。
②對事件有關信息進行統一管理,使其符合歷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有關規范。
(5) 其他應急工作
對領導批示、項目、活動等有關信息進行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