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
(2010年-2012年)
(征求意見稿)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和《國務院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以及鎮江市政府關于建設“數字鎮江”的重要決策,努力推進我市衛生信息化發展進程,促進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 發展目標。
結合鎮江實際,建立標準統一、功能完善、數據共享、互聯互通、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醫院信息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全市居民“一卡通”工程。
二、2010年-2012年實施項目
(一)進一步加強衛生信息系統開發建設
1、建立健全全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
構建覆蓋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急救、婦幼保健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高效、快速暢通的信息網絡系統。網絡觸角延伸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村衛生室,規范和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提高信息質量。建立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平臺和中心數據庫。整合信息,資源共享,數出一門,規范和加快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提高公共衛生監測、預警、監督、醫療救治的管理決策水平和應急指揮能力。
系統按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互連互通、強化職責、依法管理的原則建設。具體項目有:
(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系統
按照省衛生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10年全省衛生應急工作要點》的通知(蘇衛辦應急【2010】1號)的文件要求,依靠衛生信息網絡平臺、視頻會議系統及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加強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數據分析、預警能力、決策指揮能力建設,與其它應急救援機構聯動協作,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2)建立規范化的醫療救治信息系統
依據醫療衛生信息傳輸系統和信息交換平臺,建立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大型醫療設備、醫療救治能力等衛生資源數據庫,在醫療機構、緊急救援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前哨監測作用,提高應急指揮決策及調配能力。
(3)建立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
實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動態監測與預警,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夠為指揮決策提供各種通訊和信息服務,包括決策依據、分析手段、指揮命令實施部署的工具和監督方法等。通過指揮中心及時有效的調集各種資源,實施疫情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減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采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最優的資源投入,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在其它災害發生時,配合支持其它部門控制災情,提供醫療資源的調度,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2、以病人為中心,完善與提升醫院信息系統
醫院信息化建設要逐步實現從以經濟財務為主線的管理信息系統,向以病人為中心、以臨床應用為主線的數字化醫院拓展,實現與醫保、社區醫療、新農合等應用系統的多向交互,利用遠程醫療技術,為病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醫療服務。
三級醫院在全面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要創造條件,重點加強臨床信息系統的建設應用,如電子病歷、數字化醫學影像(PACS)、醫生和護士工作站、醫學檢驗(LIS)、辦公自動化(OA)、移動查房、慢性病病人的實時監測等應用,爭取在2010年底前完成全面的醫院信息系統(HIS)建設。同時利用遠程醫療技術,為病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醫療服務。
二級醫院要進一步完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建立醫生工作站,提高臨床信息系統的應用。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逐步開展信息系統的應用。實現與上級醫院信息實時傳輸,雙向無紙化轉診及遠程會診。
計劃與2010年底前,各二級以上醫院應全部實現醫院信息網絡化管理,城市社區醫療機構應有80%實現醫院信息網絡化管理。2011年完成全市醫療衛生單位信息共享,醫療信息實時傳輸。
3、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管理系統
通過應用先進信息網絡技術,規范社區衛生服務運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于2010年底前建立以個人健康檔案為基礎、家庭健康檔案為核心,能充分滿足社區衛生服務各項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開展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六位一體”的社區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共享,建立與大醫院的網絡連接,以達到雙向轉診、信息實時互換、預約掛號以及遠程會診的功能,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通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集中管理,解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站點多、分布廣、計算機基礎薄弱和技術人員不足之間的矛盾,避免重復投資和無效投資,充分保證投資效益。
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建設,實現新農合業務管理的數字化、信
息化、科學化,提高新農合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4、完成市民就診一卡通工程
推動市民“一卡通”工程,實現市區醫院、社區衛生機構全覆蓋,建立起以病人為中心、電子病歷為基礎,滿足本市各醫院、社區衛生機構及其他相關醫療衛生機構數據集中保存、數據授權交換共享的信息平臺,實現無紙化雙向轉診,全市衛生機構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推進建立社區首診和分級醫療的就診體制。在三級醫院使用自助掛號交費一體機,患者可以在一體機上完成掛號、交費、取單等就診流程,免除了反復排隊等候之苦。醫院也可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
5、完成衛生電子政務系統建設
按照省政府,衛生部關于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建成省,市,縣三級衛生行政部門電子政務系統,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完成鎮江市衛生信息中心數據平臺建設
通過建立鎮江市衛生信息平臺,將形成以鎮江市衛生局為中心,覆蓋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機構、社會公眾、其他相關機構的統一的大網,并實現與上級有關部門的信息互通,支持電子政務等相關業務的進行。在鎮江市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采用集中和分布相結合的原則建設數據中心,減少資源浪費,提高數據的一致性,有效的消除了“數據孤島”現象,同時建立鎮江市衛生系統視頻會議中心和應急指揮決策調度中心。
三、系統總體架構
包括一個信息平臺,兩大信息門戶,三類應用系統,四項支撐體系。
一個信息平臺,指基于電子健康檔案,包括衛生資源數據和衛生業務數據,以數據共享交換為核心的衛生信息數據交換共享與決策平臺。
兩大信息門戶,指面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外網門戶,面向衛生服務人員和決策者、支撐業務工作的內網門戶。
三類應用系統,指滿足各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日常業務開展的衛生業務支撐系統,支持管理者和領導進行決策的衛生決策支持系統,面向市民提供服務的衛生公共服務系統。
四項支撐體系,指信息基礎設施支撐、信息安全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管理體制機制,是保障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應用系統建設和運行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