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第三代身份證應用設計探討
摘要:在身份證上設計USB接口,通過家用各種終端設備將身份證與網絡連接,實現真正意義的網絡身份證應用。
關鍵字:三代證 身份證 一卡通
引言:公安部已準備發放第三代身份證,由于目前IT與網絡技術發展太快,很多新技術都可以集成在三代證中,如:指紋、可視卡、USB聯機接口。實現多行業應用,使三代證真正實現一卡通功能。減少發卡與管理成本,減少持卡數量,結束目前各部門發卡的混戰。
基于身份證的個性化應用:通過將身份證與網絡聯接,持卡人可以下載各種基于卡的應用,如:銀行卡、真正意義的實名信用卡、社會保障卡、健康卡等。真正實現一卡在手,全行業流通。
一、設計USB接口
目前二代證可以使用視讀與機讀二種方式得到身份證中相關信息。設計身份證USB接口,將身份證與電腦系統不通過讀卡機直接或通過連接線與電腦相聯,實現通過普通家用電腦讀取身份證中信息。
作用:實現網上各種應用的身份認驗證:如:網上訂票、購物交易,替代銀行U盾功能,電子簽名等。
二、介質
可視卡(又稱:可視復寫卡、易視卡、改寫卡、重寫卡、數碼復寫卡、視窗IT卡、熱敏感復寫卡、熱磁條卡等),是用一種熱敏材料做成的嶄新的科技產品。專門的可視IT卡打印機將卡內介質和軟件系統中儲存的信息以文字,圖案等形式打印在卡表面且永久留在卡面上,直至下一次使用可視IT卡打印機才能刪除,以實現信息的可視化。
介質中還可以配置一定數量的存儲空間,替代U盤,方便持卡人保存資料。
三、應用加載
中國銀聯主導的N3 智能卡多應用平臺提出了持卡人安全域的概念。第一次將持卡人放在主導的地位。如前所述,在以往的卡系統中,持卡人只能被動接受卡內應用,卡內應用的取舍,持卡人是沒有決定權的,只有發卡商或其合作伙伴才有權利添加或刪除卡內的應用。
持卡人安全域的引入,賦予持卡人增刪卡上應用的權利。如果將持卡人安全域的概念擴展為整張卡片,則卡片完全由持卡人主導,持卡人通過USB接口將帶有持卡人身份認證的身份證接入網絡,身份證如同一臺微型電腦,由持卡人決定何時增刪何種應用。
這種新模式需要借助于互聯網和PKI 技術的幫助。通過卡與電腦的聯接,借助于互聯網,一個國家,甚至幾個國家和地區只有一個發卡商,發卡商直接面向用戶發放帶有PKI 證書的智能IC 卡。智能IC 卡的維護也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用戶得到的卡片,就像自己的“網絡身份證”一樣,可以使用它實名登陸網站;卡上最初只有一個卡維護應用。用戶可以通過網絡下載某一個統一的應用編號到自己卡上[1]。
1、銀行金融功能加載:持卡人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身份證上,加載某家銀行辦理銀行借記卡帳戶。也可以同時在另外一家銀行辦理信用卡業務。由于身份證本身為實名,并進行聯網身份認證,銀行只需要將應用編號與卡號下載到身份證卡上芯片中,并使用可視打印機將加載信息打印在身份證上。節省了制卡成本與時間。
由于身份證中加載指紋信息,在通過身份證進行銀行金額交易時,使用指紋現場比對替代密碼,減少密碼泄露風險,加快交易速度。
由于身份證上可以加載二個以上的金額帳戶時,所以新一代POS機上必須具備可以讓用戶選擇某帳戶消費功能。
2、社會保障功能加載:持卡人需要參加某地社會保險時,將身份證插入打印讀寫一體機中,系統讀取卡上信息,進行身份認證與登記,將信息寫入芯片并信息打印在卡片上。由于使用基于身份證的,身份保險認證有效地防止多重參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