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本節知識點
了解藥品的流通過程
掌握藥品入庫、移庫、出庫操作。
掌握藥品發藥操作。
掌握藥品盤點、庫存查詢操作。
了解藥品劃價操作。
了解庫存差價、藥品差價計算發生的原因及操作。
了解協定藥品入庫、藥品應付款操作。
§5.2 業務介紹
藥品流通事務是醫院的一項重要業務。藥品價格一直是醫患糾紛的焦點,藥品庫存合理化也是醫院管理上的難點,引入醫院信息化之后,可以借助計算機有效地實現藥品明細化管理。HIS系統的藥品事務包括了從藥品入庫至出庫的全過程:
① 制定藥品采購計劃。根據上月的銷售情況或去年同期的銷售情況及庫存情況,合理預計藥品的采購數據。采購計劃通常由藥劑科主任制定,經院上級主管審批后,交給采購部門進行采購。
② 藥品入庫。采購部門購入的藥品(可能與計劃并不完全一致),需在藥庫辦理藥品入庫手續,庫管員清點藥品數量及質量,填寫入庫單。藥品不符合或質量有問題可以不收貨,直接退還廠商。對存貨在廠商許可的情況下也可以辦理退貨。
除了外購藥品入庫之外,醫院可以接受捐贈藥品,同樣需要辦理入庫手續。
如果醫院有制劑室,自制藥品在銷售前仍然需要先辦理入庫。
③ 藥品調拔藥房。藥庫是保管藥品的地方,藥房才是銷售藥品的地方。因藥房地理條件受限,且為了平衡多個藥房的藥品數量,藥庫起著很重要的協調作用。藥品新入庫后,藥庫根據藥房的庫存情況,調拔適當數量的藥品給各藥房。
④ 同時,藥房也可以主動提出藥品申領要求,由藥庫審批后領取。
⑤ 藥品發藥。藥房銷售藥品不是直接出售給病人(與藥店有區別),而是根據已收費(已記帳)的醫生處方執行發藥。
⑥ 藥品的庫存定期會進行一次盤點,清單實物數量是否與帳面數量相符。實物數量>帳面數量,稱為盤盈,反之為盤虧。盤盈與盤虧均是不正常的現象,但無法杜絕,故藥品定期盤點就是為了修正盈虧差距,使之相符。如何處理盤盈與盤虧數量,各醫院有不同的規定。處理之后的實物數量將結轉為下月的藥品帳面期初數量。
除以上業務流程之外,與藥品相關的業務還有:
1、 支付藥品款。藥品購進時,廠商會開具藥品發票,醫院立即或定期按發票結算藥品款給藥品廠商。因醫院與廠商搭成的協議不同,藥品付款可以按發票金額支付,也可以按應付款總額(或部分)支付,也可以按藥品明細支付。
2、 協定藥品入庫。醫院為了銷售方便,可以將藥品進行拆零銷售,或組合銷售。通常將拆裝產生的新包裝藥品,定義為一種新的藥品(協定藥品),以便于銷售。協定藥品入庫同時包含兩個操作,原藥品庫存減少,新包裝藥品庫存增加,數量金額平衡。
3、 藥品庫存差價調整。在藥品流通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藥品的整進零出等原因,造成庫存藥品的實際差價率高于或低于其指導差價率,進而導致實際差價率不符合相關的管理規定。手工模式下,醫院藥品利潤核算通常是一月進行一次,由財務部根據藥品銷售報表及庫存報表,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藥品進銷差價。采用計算機核算后,計算機可以在藥品庫存變動產生時,實時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處理藥品差價。這兩種核算方法產生的進銷差價的結果有一定出入,為保持手工帳與計算機帳的平衡,需要對藥品庫存差價進行調整,以保持一致。(在丟棄手工帳之后可以不再進行此操作)。
4、 藥品差價計算。主要對在正常情況下,系統隨藥品業務的發生按移動差價率進行藥品差價的計算;但如果發生了庫存不足而強制出庫或藥品尚未按正常工作流程辦理完整的入庫手續就順應臨床需要而進行了發放時的情況時,系統則按照指導差價率進行差價計算,但這可能是一個不準確的差價;因此系統特別提供了本功能,用于月末按照全月平均差價率重新進行計算并調整藥品差價,這一般為可選操作功能,根據管理需要確定是否使用。
5、 藥品庫存查詢。藥品庫存查詢便于及時對藥品庫存做出處理,以更合理地控制庫存。同時,藥品庫存查詢還可以詳細了解每一種具體藥品的銷售情況、庫存情況、盈利情況。
§5.3 運行環境
[主要的硬件配置(一個工作站點)]
1、一個工作站點配置一臺計算機,用于數據輸入
2、配一臺針式打印機,用于打印盤點表、發藥單據(非必須)
[軟件功能模塊組合]
藥庫:【藥品計劃管理】、【藥品質量管理】、【藥品外購入庫】、【藥品其他入庫】、【自制藥品入庫】、【藥品移庫管理】、【藥品盤點管理】、【藥品庫存差價調整】、【藥品差價計算】、【藥品庫存查詢】
藥房:【藥品申領管理】、【藥品處方發藥】、【藥品部門發藥】、【協定藥品入庫】、【藥品盤點管理】、【藥品庫存查詢】、【藥品庫存差價調整】、【藥品差價計算】
財務室或藥品會計:【藥品應付款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