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 1 章 數據采集場景 3
1.1 門診類業務 3
1.2 住院類業務 3
1.3 體檢類業務 3
1.4 綜合類業務 3
第 2 章 數據采集內容 3
2.1 患者基本信息 3
2.2 患者就診履歷 3
2.3 實驗室檢驗報告 3
2.4 住院病案報告 3
2.5 醫學影像檢查報告 3
2.6 健康體檢報告 3
2.7 綜合類業務數據 3
第 3 章 相關字典表 3
3.1 對字典表的說明 3
3.2 字典表的建立與維護 3
第 4 章 數據約束關系 3
4.1 患者卡號的約束關系 3
4.2 就診流水號的約束關系 3
4.3 實驗室檢驗的約束關系 3
4.4 健康體檢的約束關系 3
第 5 章 數據采集方式 3
5.1 數據采集方式說明 3
5.2 數據上傳的時點 3
5.3 對數據填報提交的順序要求 3
5.4 對判別各數據表的數據時間的口徑 3
第 1 章 數據采集場景
1.1 門診類業務
門診類業務指:普通門診、急診,基本社會醫療保險界定的專科門診,專家門診,特需門診。
就診患者在聯網醫院內接受了一次完整的門診類業務服務之后,由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將該患者就診時的資料按照本文后述的內容和格式要求,對數據進行匯集后依本文后述說明的方式和時點提交xx區域衛生數據中心系統。
xx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現階段實施聯網范圍的醫院均具有HIS、CIS、LIS等相關醫院內信息管理系統,為此,要求對數據的提交采取由信息系統自動匯集產生的方式運作。
采集的各類數據在醫院內部信息系統中產生的圖示如下:
圖(1-2)門診類業務流程各環節產生的數據
1.2 住院類業務
住院類業務指:普通住院、急診觀察,基本社會醫療保險界定的家庭病床(目前聯網范圍醫院尚未有此業務種類),特需住院。
就診患者在某聯網醫院登記入院,并接受了各種手術或治療,結束住院過程之后,由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將住院期間該患者就診時的資料按照本文后述的內容和格式要求,對數據進行匯集后按照本文后續章節詳述的方式和時點提交數據中心系統。要求對數據的提交采取由信息系統自動匯集產生的方式運作。
對于長期住院的患者(精神疾病等情況),在一段時間內與醫保結算后,在預提交患者基本信息和診療基本信息的基礎上,提交其“就診記錄”和“費用明細”即可。
采集的各類數據在醫院內部信息系統中產生的圖示如下:
圖(1-2)住院類業務流程各環節產生的數據
由于一次入院治療的持續期間可能較長,建議醫院可在患者入院治療的起始階段即刻將已經獲取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入院診斷信息預先填報。待入院診療全部結束之后,匯總全部診療數據再次填報提交。
1.3 體檢類業務
健康體檢是指醫療機構開展的,以健康監測、預防保健為主要目的(非因病就診)的一般常規健康體檢記錄。
主要檢查項目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一般的體格檢查,包括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的專科檢查;二是功能檢查,包括心電圖、X光、B超(包括肝、膽、脾、腎和生殖系統)等影像學檢查;三是化驗檢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規及血糖、血脂、肝腎功能、乙肝五項。此外,還有腫瘤三項(甲胎蛋白、EB病毒、癌胚抗原)檢查等。
本接口規范主要采集這三大部分檢查所產生的文本類型數據(影像文件暫不采集),以及個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健康狀況等;要求醫院待所有應檢項目全部結束后,一次性將個人健康檢查數據提交至區域數據中心。
1.4 綜合類業務
本接口規范的綜合類業務數據是指與醫療業務的開展和管理有著緊密聯系的數據,根據區域平臺的應用以及業務要求進行采集。本次采集內容主要包括醫院管理類數據(每天業務量、業務收入、動態床位數,醫院排班信息,醫療廢物轉移等)和相關報告卡管理數據(院感、傳染病報告等)。
第 2 章 數據采集內容
2.1 患者基本信息
2.1.1 數據對象說明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學信息、社會經濟學信息、親屬(聯系人)信息、社會保障信息和個體生物學標識等。數據采集的內容包括一張表:《患者信息表》,該表是個人信息核心主表,表中字段卡號、卡類型是患者的電子身份憑證,是關聯各部分診療數據的個人主索引,以卡號、卡類型為索引的關聯關系見第4章的圖(4-1)。
在本節所說明的數據表中,不設置數據庫意義上的應填字段,而以業務上的“應填報”作為填報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