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政治學討論
-區域衛生信息系統(RHIS)建設方法學研究
何雨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信息中心 heyusheng@263.net
張福林 深圳市衛生局信息中心
摘要:本文從IT 與政治學結合的角度討論了權利運行機制、管理與IT 的關系。傳統的IT
項目管理和IT 治理強調了管理者參與IT 項目,強調IT 規劃產生于管理規劃。但是,面對
我國落后的管理現狀,IT 工作者十分被動。尤其在醫改方面,其復雜度和對IT 的依賴度極
高,用傳統的IT 工程方法無法解決問題。因而,我們提出用“政績工程”的方法參與管理,
吸引管理者參與IT 建設。以此嘗試解決IT 工作者的被動局面。本文分析了三個案例,以支
持本文的觀點。
關鍵字:區域衛生信息系統 IT 政治學 政績工程 價值分析
1 區域衛生信息系統(RHIS)建設的困境
自2004 年美國總統布什發表國情咨文,計劃為每個美國公民建設電子病歷以后,國內
外RHIS 建設的呼聲和嘗試“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我國新醫改方案公布之后,信息化列入
新醫改的基礎工作,國內各地都在積極的進行嘗試,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在資金上也給予了大
力的支持。大批的IT 公司蜂擁擠入這個市場,像走馬燈一樣“拜訪”各地衛生信息中心的
領導和衛生行政的領導。熱鬧過后,我們發現建成后真正能使的系統很少,也都是一些規模
較小的子系統,真正運行的完整的RHIS 在國內還沒有“先例”。
一些地區進行了嘗試,如多家大型醫院聯網共享臨床信息、大型醫院與社區醫院通過網
絡雙向轉診、社區醫院給病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等,但這些系統在實際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
用戶不愿意使用,以至于從事RHIS 的建設者和管理者有些盲然,不知從何入手。在這種情
況下的“持幣觀望”也是一種進步。
RHIS 建設的難度遠大于當初我們突破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的難度。因為我們在90 年代中
期開始大規模建設醫院信息系統(HIS)的時候,國外已經有20 多年HIS 的建設經驗。而目前
我們正在建設的RHIS 在國外也缺乏建設經驗和成功案例,也是國際難題。另外,我國醫療
衛生的管理體制與國外有很大差別,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也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建設適合中
國國情的RHIS。國外的醫院信息系統(HIS)在我國不能直接使用,就是因為我國醫院的管理
模式與國外有很大差別。相對于醫院,區域衛生管理模式與國外的差異更大(不是指信息系
統架構模型)。
在研究RHIS 建設的初期,我們研讀了大量的國外文獻,按照“教科書”的方式自頂向
下編寫規劃,但發現規劃與真正實施之間有一個斷層,無法落到實處。理論上講,區域衛生
信息化的目標就是讓不同醫療衛生機構共享信息,從而支持實現醫改目標。因而我們目前的
RHIS 應用模型覆蓋所有醫療衛生機構,支持信息的獲取、處理和使用全過程。這些模型都
是對的,但它們是RHIS 的最終目標,而RHIS 的“初級階段”需要選擇具有突破意義的關
鍵部門,實現信息處理和交換,其成敗則在于需求的細節設計。
隨著對RHIS 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重視研究醫改與RHIS 建設的關系[1][2][3]。
區域衛生信息化的關鍵在管理創新。這種管理創新的難點之一是管理模式的創新設計必須借
助信息化手段實現,而我們的管理者大多不懂信息化,從事區域衛生信息化的人員則不懂醫
改。回顧我國醫院信息化的過程,醫院管理流程的創新是信息化的基礎,醫院信息主管(CIO)
在很大程度上參與、甚至主導了醫院創新流程的設計,CIO 之間交流HIS 建設經驗,重點
也在流程創新,這是醫院CIO 長期參與醫院管理工作的結果(雖然沒有形式上的任命,但
實際工作內容包括在其中)。另外,醫院管理的組織結構和流程相對比較成熟,可以按照“自
底向上”的方法建設HIS 子模塊。醫院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機構,有比較嚴格的一元化領導
體系,有較強的執行力,這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在區域衛生范圍內,則缺乏這種條
件。區域衛生信息化橫跨多個部門,包括醫療、社保、發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