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信息化評價研究進展
郭珉江①
胡紅濮①
①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100020,北京市東城區東單北大街69 號
摘 要 衛生信息化涉及部門范圍廣,學科內容交叉性強,其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它的發展
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依靠科學、客觀的評價指標進行跟蹤,從
而不斷明確發展方向,改進信息化建設思路。本文從區域衛生信息化、醫院衛生信息化、社
區衛生信息化三個方面對國內外信息化評價研究進展進行了概述,為開展我國衛生信息化評
價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衛生信息化 評價 指標體系
1 前言
衛生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向衛生管理者、醫療服務提供者、
患者、醫療支付方以及醫藥產品供應商等群體提供以數字化形式搜集、傳遞、存
儲、利用衛生行業數據的業務和技術平臺,進而提高衛生管理水平、衛生服務質
量和醫藥科技創新能力。衛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衛生系統的效
率,增強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促進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的開展,基于信息技
術提供的強有力的數據支撐,衛生信息化也為循證衛生決策提供了可能。近幾年,
世界各國在衛生信息化領域均開展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以美國、加拿大、英國
等發達國家為代表的國家衛生信息化發展戰略相繼出臺,極大地推動了本國的衛
生信息化進程,我國于2009 年4 月出臺的新醫改方案也將“衛生信息化”作為
四梁八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衛生信息化各個領域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的不
斷提高,人們開始逐漸關注衛生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實現情況以及衛生信息系統實
施效果的評估。由于衛生信息化涉及部門范圍廣,學科內容交叉性強,其本身的
復雜性決定了它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依靠科
學、客觀的評價指標進行跟蹤,從而不斷明確發展方向,改進信息化建設思路。
開展信息化水平的測評工作,定量分析信息化程度,明確自身信息化水平所處的
位置,找出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差距,已成為當前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1],
也是衛生信息系統設計和實施的重要過程[2]。
2 衛生信息化評價研究
衛生信息化評價研究主要分為兩種: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3]?偨Y性評
價也稱“事后評價”,是對信息化建設的最終效果進行的測評。它以預先設定的
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進行評估得出結論。形成性評價源于系
統改良的需求,它在評價過程中不斷獲取反饋信息,從而進一步指導系統發展,
同時注重知識發現,因此吸取了多種不同于總結性評價的方法學內容。形成性評
價不局限于信息系統本身,而將評價的范圍拓展到系統應用領域的宏觀層面,包
括他們對系統的認知情況以及系統應用的社會影響。
2.1 區域衛生信息化評價研究 由于各級衛生系統之間信息共享的需求日益突出,
各國紛紛出臺了區域或者全國的衛生信息化戰略規劃。美國國家生命與健康統計
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Vital and Health Statistics,NCVHS)于2001 年提
出建設“國家衛生信息基礎架構”(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