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辦綜函〔2011〕 號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公立醫院
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技術方案的通知
遼寧省鞍山市、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上海市、江蘇省鎮江市、安徽省蕪湖市及馬鞍山市、福建省廈門市、山東省濰坊市、河南省洛陽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廣東省深圳市、貴州省遵義市、云南省昆明市、陜西省寶雞市、青海省西寧市衛生局:
根據《財政部、衛生部關于下達2010年醫改補助資金的通知》(財社〔2010〕269號)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衛辦綜函〔2010〕1044號)精神,我部制定了《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技術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聯系人: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信息標準處
胡建平 湯學軍
聯系電話:68792481、68792477
二〇一一年一月 日
(信息公開形式:依申請公開)
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技術方案
一、摘要
按照《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管理方案》要求,為從技術方面指導16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建設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制定本技術方案。
(一)建設目標。
以試點城市為單元,以公立醫院為基礎,以點帶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各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建立和完善基于醫院信息平臺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并初步實現試點醫院信息系統通過醫院信息平臺與試點城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區域協作,以及醫院醫療行為的全過程、動態監管。
(二)建設任務。
本項目緊密圍繞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任務要求,加快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主要完成以下三項任務:
1.建立和完善基于醫院信息平臺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完善醫院現有信息系統的架構和功能,夯實公立醫院信息化基礎,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環境。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加快醫院臨床信息系統建設,并基于醫院信息平臺逐步形成覆蓋醫院所有業務和管理的完整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提高公立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
2.初步構建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醫療信息共享與協作系統。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居民健康信息在不同醫療機構間的共享和利用。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構建二、三級公立醫院之間、二、三級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醫療協作系統,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
3.基本建立醫院醫療行為管理系統。構建一套基本科學、精細、專業化的醫院醫療行為管理系統,實現公立醫院醫療行為監管的系統化和常態化,逐步實現對醫院醫療行為的全過程、動態監管,從而加強公立醫院自身醫療行為監管能力,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三)建設范圍。
16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級試點城市:
東部地區:鞍山市、上海市、鎮江市、廈門市、濰坊市、深圳市;
中部地區:七臺河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洛陽市、鄂州市、株洲市;
西部地區:遵義市、昆明市、寶雞市、西寧市
各試點城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取3-6家二、三級公立醫院試點,優先選擇三級醫院。
(四)主要建設內容。
1.基于醫院信息平臺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
2.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區域醫療信息共享與協作系統建設。
3.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醫院醫療行為管理系統建設。
(五)2011年任務。
對于試點城市中的試點醫院,2011年的建設任務為:
1.建立基于醫院信息平臺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初步實現醫院臨床服務、醫療管理和運營管理三方面重要業務的信息整合和高效共享。
2.實現區域醫療一卡通、預約掛號、雙向轉診,實現區域醫療信息資源初步共享。
3.實現醫療質量安全指標的實時上報,初步實現衛生主管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的監管要求。
二、概述
(一)背景。
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近期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任務之一,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所確定的醫療保障、基本藥物、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及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其他重點任務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更好地體現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信息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有力地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充分借助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重點推動電子病歷為基礎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建立醫院之間及醫院與相關部門之間統一高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區域醫療協同服務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醫院內部信息資源整合,促進信息共享與流程優化,最終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方便百姓就醫,降低醫療費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醫院信息系統實現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其他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疾病控制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聯動與信息共享,構建醫院間的聯合、合作與雙向轉診制度,使醫療資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構建醫院與其他機構間的業務聯動,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提高衛生服務效率和效果。同時,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使豐富、全面的臨床信息資源的積累成為可能,有助于落實、規范臨床路徑,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監管,從而達到有效地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提高醫療救治水平與應急指揮能力。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醫藥衛生信息化工作。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要求“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2010年2月11日由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要求“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建立醫院之間、上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之間、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醫保經辦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構建便捷、高效的醫院信息平臺”。
為貫徹落實上述醫改文件精神,切實做好我國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衛生部組織制定了“十二五”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即“3521工程”)中,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是其重要內容之一。
根據衛生部等五部委《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和衛生部、財政部《關于印發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管理方案》的要求,從技術方面指導16個國家級公立醫院試點城市切實建好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設目標。
1.業務目標。促進試點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具體目標如下:
(1) 通過改進公立醫院內部管理,促進醫院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改善醫院服務質量,提高醫療管理水平,為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管理體制、補償機制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2) 通過建立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醫療協作服務體系,實現醫療資源共享最大化,為促進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奠定基礎。
(3) 通過強化醫院醫療行為和質量監管,建立系統化、常態化的醫療行為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院醫療行為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強化衛生行政部門對公立醫院醫療行為的全過程、動態監管和預警決策能力。
2.信息化目標。以試點城市為單元,以公立醫院為基礎,以點帶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各試點醫院建立和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完整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并初步實現各醫院信息系統與試點城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最終實現橫向與縱向的數據整合、協作服務與醫療行為監管。
(三)建設任務。
1.建立和完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完善醫院現有信息系統的架構和功能,初步實現現有醫院信息系統的集成,夯實公立醫院信息化基礎,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環境。
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加快醫院臨床信息系統建設,并基于醫院信息平臺逐步建立覆蓋醫院所有業務和管理的完整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提高公立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
初步建立電子病歷應用管理制度、工作模式、運行機制及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體系。
2.初步構建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醫療信息共享與協作系統。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居民健康信息在不同醫療機構間的安全共享和利用。
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構建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醫療協作系統,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
3.基本建立醫院醫療行為管理系統 。構建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行為管理系統,實現公立醫院醫療行為監管的系統化和常態化,逐步實現對醫院醫療行為的全過程、動態監管。
構建醫院內部醫療行為監管網絡系統,加強公立醫院自身醫療行為監管能力,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四)2011年建設任務。
對于試點城市中的試點醫院,2011年的建設任務為:
1.建立和完善基于醫院信息平臺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初步實現醫院臨床服務、醫療管理和運營管理三方面主要業務的信息整合和高效共享。
2.實現區域醫療一卡通、預約掛號、雙向轉診,實現區域醫療信息資源初步共享。
3.實現醫療質量安全指標的實時上報,初步實現衛生主管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的監管要求。
(五)建設原則。
1.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根據公立醫院改革重點任務和“十二五”衛生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的有關要求,統籌制定項目建設方案,并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工作部署,結合各級各地實際需求和能力條件,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循序漸進。
2.統一標準、分類指導。嚴格按照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各項業務規范和信息標準,加強醫療機構以患者為中心、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的醫療信息資源整合和充分利用,強化各地醫療行為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和制度建設。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等級公立醫院的信息化基礎和發展狀況,實行分類指導,務求實效。
3.分級負責、合力建設。中央負責投入引導扶持資金,重點支持試點城市公立醫院信息化基礎設施和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地方負責落實相關配套建設資金,主要承擔業務應用系統開發完善及應用推廣工作。充分調動各級公立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鼓勵創新。
(六)規范性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
3.國務院《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國發〔2009〕12號)。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函〔2010〕67號)。
5.衛生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衛醫管發〔2010〕20號)。
6.衛生部《電子病歷系統功能規范(試行)》(衛醫政發〔2010〕114號)。
7.衛生部《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第一版》。
8.衛生部《中醫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國中醫藥發〔2010〕18號)。
9.衛生部《衛生系統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衛辦發〔2009〕125號)。
10.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衛辦發〔2009〕46號)。
11.衛生部《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衛辦發〔2009〕130號)。
12.衛生部《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試行)》(衛辦綜發〔2009〕230號)。
13.《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衛辦綜函〔2010〕1044號)。
(七)建設范圍。
16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
東部地區(6個):遼寧省鞍山市、上海市、江蘇省鎮江市、福建省廈門市、山東省濰坊市、廣東省深圳市
中部地區(6個):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安徽省蕪湖市、安徽省馬鞍山市、河南省洛陽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
西部地區(4個):貴州省遵義市、云南省昆明市、陜西省寶雞市、青海省西寧市
各試點城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取3-6家二三級公立醫院試點,優先選擇三級醫院。
三、 需求分析
(一) 現狀分析。
1.國外醫院信息化發展情況 。國外醫院信息化起步較早,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醫院信息系統的理論已趨向成熟,各類標準規范發展較快,政府對行業的關注度也持續加大。
美國政府將推動醫療衛生信息化列入振興美國經濟的國家規劃之中,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推動電子病歷醫院應用的政策,包括電子病歷功能規范和評審標準,組織評審機構對電子病歷系統進行評審認證,制定鼓勵醫院使用電子病歷的激勵政策。電子病歷的普及應用是建設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實現共享醫療信息的基礎。目前,美國很多地區正在積極嘗試建設區域衛生信息系統,美國政府也在政策法規、技術研究、試點建設等多個方面支持和積極推動。
歐洲數字醫療技術水平相對北美滯后,但是其應用普及面卻遠遠優于北美。歐洲的數字醫療系統已經比較完善,瑞典已基本實現全國范圍數字醫療系統,芬蘭正在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病歷,歐盟正在著手建立覆蓋歐盟范圍的數字醫療體系等。2005年春,英國衛生部簽署了一份為期10年,價值64億英鎊合同發展醫療衛生信息化,發展重點是電子病歷、網上預約、網上處方,以及用數字圖像取代X光片,使遠程病情咨詢成為可能。
2.我國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現狀及主要問題。“十一五”期間,衛生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快發展,信息化手段逐步成為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撐。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轉移到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其中90%以上的縣及縣以上醫院建立了掛號收費、藥品器材、醫療管理等內容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30%以上的醫院建立了以病人為中心、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的掛號、收費、處方、治療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優化了醫院內部就醫流程和資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了患者就醫。
但是由于醫療衛生服務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醫院信息化發展整體水平相對落后于其他行業,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醫院信息系統不夠完善,醫院信息化規劃和總體設計不足,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突出。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公立醫院都已經建立了醫院信息系統,但在全國范圍內,基本都是以收費為中心的醫院基本信息系統,只有少量醫院在使用一些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和運營管理(如電子病歷、臨床路徑、手術麻醉、危重監護、醫療管理、質量監控、運營管理等),而對于利用數據進行輔助決策支持方面的應用更是還處在探索階段。同時醫院各業務應用系統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和總體設計,缺乏科學理論、方法和標準規范的指導。醫院信息資源分散,相關系統之間及與外部相關部門之間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利用和業務協作機制,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問題仍普遍存在,未擺脫由具體項目驅動或部門間“條塊割據”的被動局面,醫院信息化總體應用水平相對較低,還不能滿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的“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總體要求。
(2)公立醫院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醫療技術手段,制約著公立醫院之間、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的建設。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地區間和領域間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滯后于東部地區,農村地區發展滯后于城市地區,不同業務系統間信息化水平差異較大,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居民醫療健康信息跨機構甚至跨地域廣泛共享和開展業務聯動協作的需要,不能為病人提供更加及時、便捷、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3)醫院醫療行為管理系統建設相對滯后,醫院醫療行為監管工作缺乏科學、高效的技術手段。由于信息系統不完善,醫院醫療行為監管工作長期依靠簡單的業務報表,無法對依法準入、規范診療、合理用藥及醫療費用控制等醫療行為實施全程動態監管和預警分析。由于缺少必要的技術手段,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醫療行為的管理過多依賴于專項檢查和事后追查,缺乏系統化、常態化監管機制。而且由于醫院信息透明度不夠,社會力量也很難參與醫療行為監管。由此帶來的醫療質量安全隱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和諧醫療環境的構建。雖然部分發達地區和大型醫院已經嘗試通過建立電子病歷系統以支持病歷質量實時監控、合理用藥監測等醫療行為監管,但從整體上看不論單個醫院還是區域層面,醫院醫療行為監管工作仍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二)業務需求分析。
《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強化區域衛生規劃、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健全公立醫院監管機制、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六大任務。公立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圍繞這六大任務,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目標、公立醫院改革目標、業務目標、信息化目標及建設任務五個層次對系統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具體如下圖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