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 方案綜述 1
2 制度解析 1
2.1 整體解析 1
2.2 詳細解析 8
3 解決方案 22
3.1 方案概述 22
3.2 系統架構 23
3.3 方案特色 23
3.3.1 財務管理 23
3.3.2 成本管理 25
3.3.3 預算管理 28
3.3.4 資產管理 30
3.3.5 物資管理 32
4 應用價值 34
5 關于我們 34
1 方案綜述
2010年12月28日,財政部會同衛生部修訂印發了《醫院財務制度》(財社[2010]306號)和《醫院會計制度》(財會[2010]27號),并要求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執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執行。在此背景下,如何確保新制度的貫徹實施,是醫院和各級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金算盤公司作為國內知名的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商,一直關注醫療衛生機構財務信息化管理。早在1999年,金算盤醫療版財務軟件便通過了財政部、衛生部的《醫院會計制度》(財社字[1998]148號)綜合評審。2004年在國內首家推出了支持醫院財務成本一體化管理的信息平臺——“醫院經營管理信息平臺(eHRP)”,該平臺及其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獲得國家首屆“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三等獎”。
在新財務會計制度的研討過程中,金算盤積極參與并通過了衛生部和北京衛生局組織的新會計制度財務軟件測試。新制度下發后,金算盤率先推出全面深度支持2011版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eHRP-F、eHRP-C和eHRP-P一系列解決方案。該系列方案適用于所有執行《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的醫院及其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為醫院和各級主管部門迎接新制度的挑戰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通過導入該系列解決方案,能夠滿足不同級別、不同類型醫院管理特點的信息化需要,實現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
2 制度解析
2.1 整體解析
新制度的頒布經過反復修改研究,在此過程中,金算盤一直保持了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在廣泛吸收各方專家意見和結合我們專業經驗對新制度進行認真分析與解讀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的核心思想可以高度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化管理,三個面向,五大特色”。具體來說:
一個中心
以“新醫改”為中心。
新醫改方案提出了“四梁八柱”的主體框架,新制度在各方面都明顯體現了新醫改方案的精神。具體來說:
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要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藥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藥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新制度中取消了藥品收入與支出單獨核算,增加了藥事服務費收入;
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加強財務監管和運行監督,對有條件的醫院開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繳、差額補助、獎懲分明的預算管理辦法”。新制度在明確醫院預算管理總體辦法的基礎上,與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相銜接,對醫院預算的編制、執行、決算等各個環節所遵循的方法、原則、程序等做出了詳細規定,并明確了主管部門(或舉辦單位)、財政部門以及醫院等主體在預算管理各環節中的職責;
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嚴格工資總額管理,實行以服務質量及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新制度規定,將預算執行結果、成本控制目標實現情況和業務工作效率等情況醫院內部和主管部門對醫院決策層為進行綜合考核、實行獎懲的重要依據;
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落實公立醫院政府補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扶持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補貼政策性虧損等,對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給予專項補助,形成規范合理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機制”。新制度規定,根據收入按來源、支出按用途劃分的原則,合理調整醫院收支分類,根據業務活動需要,收支分類中單獨核算科研、教學項目收支;
新醫改方案明確指出“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按照扣除財政補助的服務成本制定,體現醫療服務合理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的服務,實行分級定價。規范公立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研究探索按病種收費等收費方式改革”。新制度重點強化了對成本管理的要求,明確和細化了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診次成本核算、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病種成本核算的體系方法,并要求有條件的醫院進行醫療全成本和醫院全成本核算,為今后管理部門制定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提供了參考依據。
......
總的來看,在新制度的設計思想、管理內容、業務處理規范中全面充分體現了新醫改方案對公立醫院改革的精神,而新制度的出臺又夯實了新醫改方案在公立醫院在運行機制、投入機制、價格機制、監管機制等方面的內容,為實現“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兩化管理
全面體現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思想。
在借鑒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新制度結合醫院業務特點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制度內容涵蓋預算管理、核算管理(收支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等)、成本管理、財務報告與分析、財務監督、分析考核多個環節,在整體管理流程上體現了“計劃、執行、控制、反饋”的科學化管理思想。
新制度要求醫院實行全面預算,制度明確醫院內部要建立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調整、決算、分析和考核等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醫院的預算首先要經過內部的評估,然后再到主管部門和財政,在各個環節上充分細化了醫院外部和內部的業務管理規范。
新制度硬化了成本核算,不同級別醫院必須開展制度所規定的對應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對醫院進行成本管理的方法進行了明確規定和細化,保證了基礎數據的口徑一致和可供驗證。這些規定,對于醫院加強自身的運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并為今后管理部門制定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提供了參考依據,是精細化管理思想的切實體現。
三大面向
面向政府主管部門、面向醫院管理者、面向社會公眾。
新制度在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報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引入了醫院年度財務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其目的是要為政府主管部門、醫院管理者、老百姓三方都要算一筆“明白賬”,真正起到主管部門心中有“數”、醫院管理者心中有“數”、老百姓心中有“數”的財務管理作用。具體來說:
第一、 面向政府主管部門
醫院具有公益性,政府對醫院一方面要加強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管,因此政府對醫院財政科教資金投入和使用、成本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等財務信息要做到心中有“數”,新制度加強了國家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監控:
在預算方面,嚴格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調整與決算程序,并且將預算執行情況納入績效評價體系,將其作為對醫院決策和管理層進行綜合考核、實行獎懲的重要依據;
在資產管理方面,大型醫療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購建和租賃,要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經過科學論證,并按國家有關規定報經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批準,提高使用效率,建立資產共享、共用制度;在負債管理方面,嚴格控制對外投資與舉債,控制財務風險;
在收入支出核算方面,單獨核算財政項目、科教項目收入、支出與結轉,加強項目管理,監控項目資金使用;
在成本管理方面,提出科室全成本、醫療全成本、醫院全成本、病種成本、項目成本、單位成本等多種成本核算方法,為國家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與結算政策提供數據依據。
……
這些措施對于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監管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 面向醫院管理者
新醫改方案指出要“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醫院是由政府監管,但醫院的日常運營是醫院自己來進行管理,政府并不干涉。新制度對提高醫院管理水平的各種手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醫院的管理者,也必須做到對財務信息心中有“數”:
新制度明確要求醫院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明確將預算執行情況作為內部業務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逐步建立與年終評比、內部收入分配掛鉤機制,實現醫院事前預測、事中控制與事后分析考核的閉環管理;
新制度要求醫院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實施績效考評,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并在三級以上醫院建立總會計師制度,這對醫院管理的變革將更為全面;
新制度要求醫院進行多層面成本核算與績效考核,從根本上加強醫院成本節約意識,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爭強醫院的競爭力。同時為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提供了基礎,保證了醫院內部職工投入醫療服務事業的熱情,實現醫院內部員工利益與外部患者利益的平衡。
新制度提供了豐富的會計報表、財務分析表與成本報表,為醫院各級管理部門管理者提供了完整的財務成本信息,便于醫院管理者作出科學的決策。
……
這些措施對于對于提高醫院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和醫院管理者的決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 面向社會公眾
通過適當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是增強醫療機構業務活動和成本構成的透明度,制約對患者的不合理收費和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有效手段,同時醫院具有公益性,因此社會公眾也有權利對醫院進行監督,新制度保障老百姓看病心中有“數”:
新制度將財政項目資金、科教項目資金形成的資產通過“待沖基金”核算,不直接反映為醫院運行的費用,改變資金投入與使用機制,體現公益性,這為患者提供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奠定了基礎;
新制度設置了“結算差異”科目以核算新的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等多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