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 1 章 摘要 4
第 2 章 背景 4
第 3 章 調研思路與方法 7
3.1 調查問卷 7
3.2 現場調研 8
第 4 章 調研情況分析 9
4.1 市、區(縣)衛生局 10
4.1.1 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 10
4.1.2 規范與標準應用 10
4.1.3 信息技術應用狀況 10
4.1.4 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 14
4.1.5 應用系統狀況 17
4.2 市、區(縣)公共衛生機構 19
4.2.1 市、區(縣)疾控中心 19
4.2.2 市、區(縣)衛生監督所 39
4.2.3 市、區(縣)婦幼保健院(所) 54
4.2.4 市血液中心 75
4.2.5 市急救中心 76
4.3 市級醫療衛生機構 76
4.3.1 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 76
4.3.2 規范與標準應用 78
4.3.3 信息技術應用狀況 80
4.3.4 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 84
4.3.5 應用系統狀況 88
4.3.6 信息化投入狀況 90
4.3.7 情況分析 90
4.4 區、縣(市)醫院 91
4.4.1 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 91
4.4.2 規范化與標準 94
4.4.3 信息技術應用狀況 96
4.4.4 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 102
4.4.5 應用系統狀況 107
4.4.6 信息化投入狀況 109
4.5 基層醫療機構 109
4.5.1 信息技術應用狀況 110
4.5.2 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 112
4.5.3 應用系統狀況 113
4.5.4 信息化投入狀況 114
4.5.5 情況分析 115
4.6 職工、民營及其他醫院 115
4.6.1 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 116
4.6.2 規范化標準 117
4.6.3 信息技術應用狀況 118
4.6.4 信息化基礎設施狀況 119
4.6.5 應用系統狀況 120
4.6.6 信息化投入狀況 121
4.6.7 情況分析 121
第 5 章 結論與建議 122
5.1 結論 122
5.2 關于長沙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124
5.3 長沙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重點 126
第 1 章 摘要
在長沙市衛生局的組織領導下,從2011年8月開始,長沙市區域衛生信息化調研小組,歷時兩個多月開展了針對長沙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狀況的調研工作。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對長沙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狀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長沙市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在全系統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得到了較快地發展,為全市衛生信息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在許多方面,我市的衛生信息化工作也暴露出諸多不足,尤其是離新一輪醫改對衛生信息化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思想觀念有待轉變和提高,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高,衛生信息化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力資源建設有待加強,衛生信息標準化的貫徹應用較為薄弱,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不足,缺乏系統的規劃和統籌,信息基礎設施尚不完備,發展不平衡,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不夠,尤其是衛生信息還不能在本系統內、跨系統間進行共享利用,嚴重影響了新醫改重點工作的順利實施,因此長沙市必須進一步加快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盡早建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條塊結合、互聯互通”的長沙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
第 2 章 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于2009年正式發布。自此到2020年將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給居民健康帶來新的嚴峻挑戰。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將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在我國衛生服務體系中還存在著醫療服務費用增長過快、醫療服務可及性差、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衛生服務效率不高、醫療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如果不進行改革,將難以應對這些新的挑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發展。眾所周知,構建富有效率的衛生體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縱觀各國衛生體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盡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衛生體制改革,更好的解決醫療衛生服務需要與服務供給的平衡方面都有著共同的期望。
當前,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黨中央、國務院將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在衛生領域則要求統籌規劃電子病歷應用發展,促進醫療、醫藥和醫保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滿足醫療體制改革的要求。
在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大家迫切希望通過建立適用共享的衛生信息系統,使醫療服務人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及時獲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使公共衛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促進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獲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資料,參與健康管理,享受持續、跨地區、跨機構的醫療衛生服務;使衛生管理者能動態掌握衛生服務資源和利用信息,實現科學管理和決策,從而達到有效地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減少醫療差錯、提高醫療與服務質量的目的。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信息共享平臺作為支撐。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將分散在不同機構的健康數據整合為一個邏輯完整的信息整體,滿足與其相關的各種機構和人員需要。這是一種全新的衛生信息化建設模式,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已將這種模式作為衛生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不同醫療體制和醫療市場環境的發達國家實踐表明衛生信息共享能夠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服務質量、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醫療成本及降低醫療風險。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已被公認是未來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向。
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促進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技術支撐。《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通過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建立高效規范的醫藥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嚴格有效的醫藥衛生監管體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立健全醫藥衛生法律制度等八大體制機制(簡稱“八項支撐”)的建設,實現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簡稱“四大體系”),從而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信息化建設工作作為新醫改“八項支撐”中唯一的技術支撐,被提高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精神,指導我國以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規范、科學、有效推進, 衛生部先后頒布《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技術方案(試行)》、《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衛生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1.0版)》等一系列的標準與規范,用于指導國內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及相關的業務系統建設。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新醫改以及國家衛生部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的具體的要求,各省、市(地)、區(縣)都在積極的推進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部分省、市(上海、浙江、杭州、廈門)已初見成效,有力的推進了國家新醫改重點工作的實施。
湖南省正積極推進全省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制定并發布了《湖南省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要求各市(州)、區(縣)高度重視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并安排衛生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積極開展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湖南省衛生廳已選擇長沙、湘潭、郴州等市作為衛生部的衛生信息化建設第二批試點城市,明確提出:2012年8月,長沙市需要完成市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試點建設,并實現與省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對接。
當前,長沙市醫改各項工作正逐步走向深入,根據國家及省有關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部署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精神,長沙市衛生局高度重視衛生信息化工作,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向市政府提出長沙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的申請報告。于7月18日致函長沙市發改委請求對該項目進行立項。2011年7月20日,市發改委正式批復同意該項目立項(長發改[2011]504號)。
2011年8月,長沙市衛生局成立了以郭塨局長為組長、相關局領導為副組長、局機關各處室負責人、各區縣衛生局長、市直各醫療衛生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市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資金物資保障組、項目調研組,正式開展項目調研等相關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