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中兩種工作模式的對比與分析
余 浩①
①解放軍總醫院計算機應用與管理科,100853,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28 號
摘 要 目的:改善醫院檢驗科室工作流程,剔除工作過程中的短板環節。方法:用條形碼
工作模式替代傳統的工作單號工作模式,充分發揮檢驗儀器的自動化特性和條形碼的快速
讀取特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通訊,提高標本處理速度和縮短結果回報時間。結果:
在處理600 個標本情況下,利用條形碼工作模式,所需工作人員數量由4 人減少為2 人,
時間由90 分鐘縮短為30 分鐘,TAT 時間相比在工作單號模式,平均減少30 分鐘,同時,
減少了人為因素引起的差錯,從根本上避免結果與標本之間對應的差錯。結論:在標本數
量逐年遞增情況下,條形碼工作模式能夠滿足醫院對檢驗科室工作高質量和快速發出報告
的要求,使工作人員能夠將主要精力放在結果的審核和確認等關鍵業務上。
關鍵詞 工作單號 條形碼 雙向通訊 TAT
1 檢驗信息系統概述
軍衛一號工程檢驗信息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在解放
軍總醫院檢驗科室正常運轉已愈十年,已經成為檢驗科室開展日常工作的基礎平
臺。醫院開展的95%的檢驗項目,都是通過LIS 系統產生檢驗報告,實現了檢驗
結果在醫院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共享,臨床醫生可以方便地在醫生工作站中查看檢
驗結果。系統處理的項目包括生化、免疫、臨檢和微生物等主要的5 大類共1000
余種檢驗項目。
當前,醫院檢驗科室主要的工作模式還是傳統的編排工作單號模式,也有
部分醫院開始使用條形碼來對標本進行標識,但未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模式。
我院在2009 年6 月之前一直是基于工作單號工作模式,該模式發揮了較好
的工作效率,基本滿足醫院對于檢驗科室的工作要求。但是,隨著檢驗標本數量
逐年增加,傳統的編排工作單號工作方式已逐漸暴露出其弱點和問題,這種方式
需要在試管及檢驗申請單上手工標記工作單號,在此環節耗用大量時間和人力,
同時還存在漏編、錯編等問題。據統計,采用傳統的方式,以臨檢科處理血常規
標本為例,對600 個標本編號,需要4 個工作人員90 分鐘才能編排完。這種工
作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我院對檢驗科室工作質量和速度的要求,尤其是目前門診
量已突破1 萬,手工編排工作單號環節已成為檢驗科室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的短
板。那么,條形碼模式已成為檢驗科室日常工作必須采用的工作模式,是對傳統
工作單模式的提升與優化。
- 2 -
2 工作單模式
工作單號工作模式又可以稱為實驗室傳統工作模式。在檢驗儀器不支持條形
碼掃描及需要人工進行實驗的情況下,檢驗科室工作人員在接收到一個標本時,
在試管和檢驗申請單(甚至是手寫的申請單)上標注標本接收的順序號,習慣上
把這個編號叫做工作單號,這個工作單號是標本當天在實驗室內的唯一標識號,
以后的結果錄入及從儀器結果的采集,都是通過這個工作單號,把結果與病人的
自然信息對應關聯起來。
對于工作單號工作模式,我們給出以下定義:實驗室對接收到的每一個標本
進行手工編號處理,每天從1(或自定義的起始號)開始,一天之內編號不重復,
儀器上得到的結果與檢驗主記錄(標本相關的自然信息等)關聯時,是通過工作
單號和執行時間兩個因素結合起來確定。
工作單號模式的核心要求是,編排工作單號時,要保證在一天內,工作單號
不重復,否則無法確定儀器上的結果究竟是對應的是哪一個標本的結果。另外,
在實驗室內部,通過工作單號可以對標本進行標識和定位。這種方式與實驗室傳
統工作習慣相一致。
圖1 工作單號模式工作流程圖
2.1工作單號的作用 工作單號是傳統工作模式中標本的標識信息,是實驗室當
天接收到標本的唯一、可方便利用的標識信息,實驗室的日常工作都是從工作單
號開始展開的。
工作單號除了起到在實驗室內部對標本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