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 醫學圖像文件格式
何斌 金永杰
何斌先生,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 金永杰先生,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核醫學電子
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關鍵詞: DICOM PACS 數字醫學影像系統
為了提升醫療服務水準,跟隨醫學影像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國眾多醫院都在大量配備各種數字影
像設備,并開始建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開展遠程醫學試驗。他們對于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PACS)
的需求越來越緊迫,PACS 的應用前景十分誘人。然而,我國PACS 的研究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盡快
自主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基于In-tranet 的PACS 是當務之急。
PACS 必需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是統一各種數字化影像設備的圖像數據格式和數據傳輸標準。為此,誕
生了新的醫學數字成像及通信標準,即DICOM 3.0。只要遵照這個標準就可以通過PACS 溝通不同廠家
生產的、不同種類的數字成像設備。DICOM 3.0 已經得到了世界上主要廠商的支持,新一代醫學影像
設備均以支持該標準作為基本特征,我國的醫療器械開發、生產部門都十分重視這個發展趨勢。
DICOM 3.0 標準極為龐大、復雜,本文將根據我們的開發經驗,介紹如何制定符合DICOM 3.0 標準的
醫學圖像文件格式。
一 DICOM 概述
DICOM 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的縮寫,其字面含義很清楚,包括了醫學的
數字成像和通信兩個方面。DICOM 標準是由美國放射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和國
家電氣制造商協會(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NEMA)共同制定的。
1. DICOM 的發展過程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CT)和其它數字成像技術飛速發展,很多廠商都研制了具有
計算機的成像設備,制定了各自不同的圖像格式。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及其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在
不同廠商生產的設備之間交換圖像和相關信息的需求日趨迫切,而缺乏統一的標準成為圖像交換的主要
障礙。因此,ACR 和NEMA 在1983 年組成一個聯合委員會發起制定一個公共的標準,它的目的是:
(1) 促進數字圖像設備的網絡化,而不論設備的開發商是誰。
(2) 有助于開發和推廣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PACS),并能與其它醫學信息系統聯系。
(3) 建立有價值的診斷信息數據庫,它能處理地理上分散的不同設備間的請求。
1985 年,該委員會發表了ACR-NEMA 1.0 標準(No. 300-1985)。1986 年10 月和1988 年1 月又公布了該
標準的兩個修訂版。1988 年公布了ACR-NEMA 2.0 標準(No. 300-1988)。然而由于技術上不成熟,這些
規范并沒有被廣泛采用。但是這些努力吸引了國際上許多著名的醫學影像設備制造商的關注及參與,終
于在1996 年,ACR-NEMA 委員會發表了一套新的規范,正式命名為DICOM 3.0。此規范一經公布立
即被眾多的廠商及機構采用。此后,DICOM 標準不斷吸納各方反饋的有用信息,從不同專業角度對規
范在范疇和深度上進行擴充,1998 年又推出了修訂版本,目前仍然在不斷的發展中。
2. DICOM 標準的組成
DICOM 標準包括以下內容:
PS 3.1: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引言和概述);
PS 3.2: Conformance(一致性);
PS 3.3: Information Object Defini-tions(信息對象定義);
PS 3.4: Service Class Specifications (服務類規范);
PS 3.5: Data Structure and Encod-ing: (數據結構和編碼規定);
PS 3.6: Data Dictionary(數據字典);
PS 3.7: Message Exchange(信息交換);
PS 3.8: Network Communication Support for Message Exchange(信息交換的網絡通訊支持);
PS 3.9: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Support for Message Excha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