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的醫學信息技術系列課程設置與改革
劉燕①
何建璋①
胡珊①
周毅①
鄧晶①
盧初祎①
①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計算機中心,510080,廣州市中山二路74 號
基金項目 本文進行的項目受學校一期“985 工程”、中山大學醫學教務處“建設醫學各學科數字化
實驗教學計算機網絡平臺” 教改項目(項目編號:54300 1163130)、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生物醫學
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的建立” 教改項目(項目編號:ZGEI069)和中山大學設備與實
驗室管理處“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項目、中山大學博學工程項目“基礎醫學數字化
雙語教學平臺的虛擬化實驗室的創建”(編號:50000-3274800)資助
摘 要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各學科技術彼此相互滲透融合和依存發展。有必要結合醫學生培養目
標與社會信息化水平,為醫學生配置優化的醫學信息技術系列課程。本文提出了圍繞“醫學信息學”
主題,提升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的層次,強調引導學生認識在學科技術共用性下的特殊應用規律、
特點和適應性。并探討了醫學信息技術系列課程設置調整和實踐。
關鍵詞 醫學教育,計算機,醫學信息學,信息技術
1 醫學研究生和醫學本科生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各學科技術彼此相互滲透融合和依存發展。作為培養高端人
才的各類大學面向各層次各專業學生都必然開設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系列課程。高校經過
資源整合,根據社會需求和各高校發展定位,對各層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同
時進行了優化調整。因此,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調整延伸就是如何構建符合社會發
展節奏和需求的信息技術課程體系。
目前醫學院校的醫學本科生和醫學研究生兩個層面的教育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
在深度和廣度方面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特點。醫學本科教育實行寬口徑的通才教育,在四
年或五年的學習過程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只是培養醫學生具備信息技術的應
用素質與軟件工具的綜合使用能力。但在21 世紀的現代醫院全面步入數字化的工作環
境后,為了讓醫學本科生能快速適應醫院數字化環境的變革,必須增設與醫學數字化技
術應用相關的醫學信息學課程,提升醫學生的醫學信息化素質,使學生能從系統的角度
來全面認識計算機在醫療衛生業務中的應用。而醫學研究生教育是面向培養高層次的研
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在校的學習過程主要以課題研究為主,輔以面向學科專業的針
2
對性基礎課程學習。因此,更強調學習應用于醫學專業研究和臨床診療的學科交叉技術。
基于上述不同學生不同層面的教育需求特點,以及我校實施三學期制的變革,我們
配合課程改革的趨勢,適時結合學科交叉發展的需求,經過近幾年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
內容和后期開設的相關信息技術課程的不斷調整,面向醫學生逐步形成以下醫學信息技
術系列課程體系:
醫學本科的信息技術教育以“計算機基礎”為前導課程,以“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