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23日訊(記者汪洋)到同濟協和看病,先辦張就診卡;到省市婦幼保健院看病,也辦張就診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還要辦就診卡……近日,網友張先生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吐槽,前往武漢各家醫院看病都要辦就診卡,卡不能通用,找不到了還得重新辦理,很不方便。
長江日報記者采訪發現,動輒手握上十張就診卡的市民不在少數。網友建議,武漢能否打通各家醫院信息平臺,讓患者持一張卡就能在各家醫院就醫。對此,市衛健委回應,目前,市、區屬公立醫院可通用“電子健康卡”,下一步,還將在省屬、部屬醫院進一步推廣。

一人手握12張就診卡,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辦卡
張先生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前幾天清理房間,在家里翻出同濟、協和、省婦幼保健院、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的就診卡,部分醫院的就診卡還重復辦了好幾張。“這些就診卡有我本人的,也有家人的,混在一起分不清了,也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沒用了。”
張先生記得,一些醫院看病或取藥支付時,還需要往就診卡里充值,時間長了,他不知道這些就診卡里是否還有余額。
網友郝先生也有同樣的感受,他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兩個孩子在市兒童醫院各有兩張就診卡,在同濟、協和醫院也辦有多張就診卡。家里其他成員也在新華醫院、中山醫院、普愛醫院、市一醫院等辦有多張就診卡。“就診卡太多了,粗略數了下至少12張,有的醫院不常去,回家后隨手一丟,過幾天就不見了。”
網友唐女士的家中也有多張不同醫院的就診卡,連去琴斷口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也被要求辦了一張就診卡。
網友們普遍覺得,各家醫院的就診卡不能通用,會增加制卡成本,造成資源浪費,患者使用起來也不方便。
探訪各大醫院,均稱就診卡通用“目前做不到”
23日,長江日報記者采訪多家醫院,相關工作人員都稱“可辦理電子卡,無須辦理實體卡”。
市兒童醫院介紹,患者如果此前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辦理過市兒童醫院的就診卡,微信公眾號已經保存了患者的二維碼信息。“目前,我院正在進行二維碼的更多功能研發,年內可實現無實體卡就診。”
一家省屬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醫院的信息化系統建設,可以做到醫院內部各科室的掛號、檢驗、單據等信息集中到統一的平臺。患者持有多張就診卡,就診信息、卡內余額都可轉移到一張卡中。
“問題不在實體卡還是電子卡,推廣電子卡,患者還是得在多家醫院辦電子卡,還是不方便。”對于上述醫院的回復,網友郝先生并不滿意。
市、區屬公立醫院可通用“電子健康卡”,將進一步推廣
對于網友的呼聲,上述工作人員均表示,這是目前全國各地普遍面臨的難題。“要實現各家醫院的就診卡通用,需要各醫院實現信息系統互通,目前還做不到。”一位工作人員說。
長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武漢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就診卡將患者在醫院的信息串聯起來,單個醫院的信息化程度上升之后,患者在這家醫院就診方便了,但去別的醫院就診卻出現障礙。
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2017年,市衛健委探索推出電子健康卡,關注市衛健委官方微信或者“健康武漢”APP,注冊成功后可直接申請獲得二維碼,前往醫院掃碼就可以掛號。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市、區屬所有公立醫院以及大部分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醫院都可以用電子健康卡,患者掛號、開藥、檢查、支付等流程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
“往后要逐步推進實名制就診,逐步淘汰醫院自己發的就診卡,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就醫環境。”該負責人說,目前由省衛健委牽頭,正在向省屬和部屬醫院推進此項工作。
【編輯:王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