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測算全國約 3576 家醫院達到電子病歷 3 級標準,三級醫院電子病歷 4 級滲透率不足 10%。根據衛計委統計數據,2018 年 6 月份,全國一共 31710 家醫院,其中三級醫院 2439 家,二級醫院 8569 家。根據衛計委答《中國日報》有關采訪,截止到2018 年第 1 季度,全國 7880 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 86.8%建立了規范化的電子病歷。
共有 8265 家醫療機構注冊并參與數據填報,其中至少完成一次上報的醫療機構有 6952家,其中二級醫院 4916 家,三級醫院 1874 家。在已填報的醫療機構中,43.27%的醫療機構能夠實現不同部門,甚至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
按照“在 8265 家醫療機構中有 43.27%能夠實現不同部門,甚至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口徑測算,一共 3576 家醫院達到電子病歷 3 級。
根據 2018 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相關信息,在電子病歷方面,三級醫院平均應用水平過去一年已經從 1.58 級增長到 2.11 級,二級醫院平均應用水平從 0.67 級增長到 0.83級。根據國家衛生統計信息中心的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截止 2017 年底一共 90家醫院達到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 4 級以上。我們推測電子病歷達到 4 級以上的三級醫院滲透率不足 10%。
電子病歷市場規模超 300 億,三級醫院增量超 200 億。對于電子病歷 2 級到 3 級我們假設,單體醫院信息化投入 200 萬,已達標醫院數量 3576 家,全國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根據 2018Q1 數據加總為 11008 家,仍有 7432 家醫院需要進行電子病歷 3 級建設,帶來 149 億市場規模。
對于電子病歷 3 級到 4 級我們假設,單體醫院信息化投入 1000 萬,已達標醫院滲透率為 10%,全國三級醫院共 2439 家,仍有 2195 家醫院需要進行電子病歷 4 級建設,帶來 220 億市場規模。
2019 年及 2020 年上半年為相關公司業績變現高峰期。以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為例:流程為 1)醫院申報填表,提交相關資料,并選擇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向管理機構提交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測評的申請;2)通過在線審核后,再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醫院進行測試改造,遞交相關文件;3)評審專家與檢測機構的測試人員共同組成測評隊伍,分別進行測評工作。整個流程下來,基本需要耗時一年。與之對應的,電子病歷的測評也需耗時半年。也就是說,醫院若要在2020年底之前通過評測,最晚要在2019年年中完成電子病歷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