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慢性病發病率提升的大背景下,當前醫療資源存在的不充分、不均衡等問題有擴大的趨勢,給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帶來了更高的支付壓力。而醫療信息化將是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實現醫保控費的重要途徑之一。
人口老齡化加劇,醫保支出帶來巨大財政壓力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正在逐漸加劇。截止2017年末,中國65周歲以上的人口為1.58億人,相較2016年末增長約828萬人。2017年末65周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1.39%,相較2016年的10.85%提升約0.54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數據來源:衛健委,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新沃基金
老齡人口的持續增長疊加上其他諸如慢性病發病率走高、全民醫保政策的落地等因素,使得全國衛生總費用保持著較快增長。與之相對應的是經濟已告別高速發展步入中低速增長,而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和平均壽命的不斷提升導致人口總數逐漸保持均衡,勞動人口數量已近峰值,人口紅利不再。對應的醫保基金收入高增速難以維系,支付能力增速將持續放緩。財通證券(10.70 +1.71%,診股)研究所預測累計醫保基金結余在2026年達到頂峰7.76萬億元進入衰減通道,醫療費用支出將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局,wind,財通證券研究所、新沃基金
醫保控費成主旋律,醫療信息化成為政策推進重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醫保控費成為了近幾年醫保基金的主旋律。去年,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新成立的國家醫療保障局肩負起了關于醫保基金的政策制定和監督管理等職責。醫保局的成立解決了此前醫保管理領域多方共同參與的局面,在整合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基礎上,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從藥品帶量采購試點落地,到擬啟動按DRGs付費試點,到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專項行動,再到擬制定全國輔助用藥目錄等,都顯現出醫保控費的進一步趨嚴,醫保控費也將會是當前以及未來政策制定的重要出發點。
醫療信息化投入一方面有助于推動醫保控費的實施,以擬啟動的按DRGs付費試點為例,其需要優質的臨床醫療數據作為支撐,需要醫院端和醫保局端信息化方面支持。另一方面,醫療信息化可以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從而起到節省醫療資源、推進醫療公平、提升醫療體驗等作用,有助于緩解醫療資源緊張、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等長期問題。因此,2018年以來醫療信息化領域的政策密集出臺,醫療信息化成為政策推進的重點。201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確定發展“互聯網+”措施,提出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使更多群眾能分享優質醫療資源。隨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就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作出部署,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8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以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為核心,以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改善群眾就醫體驗、促進智慧醫院發展。9月,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份互聯網醫療領域文件,對基于互聯網提供的醫療服務提出了具體的規范和要求。12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申報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的通知》,將組織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國家試點申報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