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8日電 在多地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大背景下,近些年發展起來的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成為醫療信息化的新生事物,如何利用智能醫療讓醫療服務更加高效、便民也被社會所討論。
探索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醫保是重要一環。2017年6月,國辦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鼓勵定點零售藥店做好慢性病用藥供應保障,患者可憑處方自由選擇在醫療機構或到醫療機構外購藥。
近年來,部分地區試點放開零售藥店的慢病統籌,特殊病、慢性病患者可在指定藥店刷醫保卡、享受門診統籌報銷待遇。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監管處方真實、患者真實、藥品流通真實等問題就顯得更為重要,從地方探索來看,一些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已有這方面的有效經驗。
以廣西梧州為例,2017年,廣西梧州市啟動處方信息共享體系搭建,全市20余家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與百余家藥店共同接入處方信息共享平臺。
據介紹,該市的易復診第三方處方共享平臺直接連接醫院HIS信息管理系統,醫生與患者面診后,可根據患者的需求開具外延處方,經平臺智能化和醫院藥劑師雙重審核通過后,處方信息上傳至“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平臺立即將處方信息以短信的形式推送給患者,患者在24小時內憑短信自主選擇到任何一家處方共享平臺藥店完成線下購藥。藥店工作人員核驗患者處方信息,打印處方并完成售藥和結算。
易復診方面介紹,該模式借助信息化工具,實現了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藥店零售消費信息互通互連、實時共享,滿足政府、醫院等多部門聯合監管的需求,確保了處方真實性;對接零售藥店進銷存系統,確保了銷售真實性。與此同時,患者憑短信自主選擇藥店完成購藥,確保了患者真實性。
此外,基于信息化的審方輔助系統,可以發現醫保費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實現對醫生處方和醫囑的綜合性分析,對處方和醫囑的發生情況、存在問題、問題類型等進行細致的統計。
據介紹,經過兩年來的探索實踐,梧州市目前已建立聯通市縣的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形成群眾去醫院看病、回家取藥的新模式。目前,加入平臺的醫院有20家,藥店80多家,共享藥品近3000種,外延處方約30萬張,處方取藥率達到95%以上,覆蓋超過20萬名患者,群眾取藥時間平均節省約20分鐘,緩解了患者在醫院排隊等候的現象,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線續方,實現了“網訂店送、網訂店取”。
易復診方面表示,通過對接醫療機構處方信息,將社會零售藥店的銷售信息、醫保結算信息利用大數據平臺進行整合,構建覆蓋區域內醫療機構、社會零售藥店、社區衛生服務站等的醫藥信息平臺,有助于實現區域內醫療醫藥信息與醫藥流通資源的高度共享,有效實現監管部門對轄區內醫藥衛生工作的醫藥監管、醫藥流通數據監管、綜合管理和衛生決策管理,從而達到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推動醫藥分開的目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