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烏鎮互聯網醫院之后,許多醫院相繼開始建立互聯網醫院。但是傳統的醫療模式如何嫁接到互聯網?有人認為,能否撬動當前的傳統醫療模式,將是互聯網醫院能夠活下去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有哪些?
1、醫療資源
眾所周知,中國的醫療資源分布很不均勻,大部分優質資源集中在東部,看病難的問題在西部可能顯得更為突出。還有中國的基層醫生占比較少,如何讓優質資源下沉基層也是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
能夠把醫療資源引入自己的家門口,這不僅僅是地方政府鼓掌歡迎的事情,更是當地老百姓的最大期望,他們不用再為了看病奔跑于北上廣,打著地鋪排隊掛號,不用花4500元去換一個專家號。
正如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所說:“我倡導互聯網最大希望達到的是通過它市場配置的功用使醫療資源均衡化,同時使醫生的實用價值最大化。互聯網是使醫生更加容易尋找合適的醫院和合適的病人的最佳工具。醫院又可以通過建筑合適的平臺吸引合適的醫生和醫生團隊,醫院的經營成本、醫生機會成本、患者的時間成本都控制在最適點,優質資源和醫生的價值的最大化。所以,醫療服務的供給側改革,會打破公立醫院相互壟斷壁壘,尤其讓醫生自由地在公立醫院之間、在市場上流動。”
但是現在的問題就是,當前醫生與醫療機構的緊密捆綁,如何能夠把資源解放出來,如何去呼吁很久的多點執業落地。很多醫生表示:“每天的工作都累得喘不過來氣來,誰還有精力再去搞多點執業,或者去網上進行提供醫療服務?至少很多的醫生是不會這樣選擇的。”
2、互聯網問題
除了醫生資源難以盤活之外,互聯網醫療還要解決技術層面的問題。廖新波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醫療要解決四個問題:
一是觀念、法規、技術和服務。觀念,是決策層、執行層對互聯網的認識程度問題,或是正能量或是阻力;
二是法規,是保證互聯網應用從無序到有序發展的基石,既是安全問題,也是質量問題;
三是技術,基本想到的都可以做到,不是主要問題
四是服務,就是運營商與醫院的競爭與合作問題。
3、國家問題
當前很多醫院的信息還是一個孤島,沒有達到互聯,很難對于一種疾病的發病進行統計,沒有這些基礎數據,是無法進行研究。而標準的問題,也存在很大問題,目前各個醫院的端口、病例首頁、病情記錄、出院小結、檢查報告等都輸入到網上,很容易看到誤診,但是因為容易發現誤診,很多醫院不愿意上傳這些資料。此外對于互聯網醫院的準入資質,目前國家也沒有出臺政策。
|